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结核病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督导化疗中的作用 下载:236 浏览:2471

张智滨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病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督导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03月-2021年04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肺结核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2),对照组予以常规督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结核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治愈率、定时复查率、规则服药率。结果: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研究组治愈率、定时复查率、规则服药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提升(P<0.05);研究组督导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肺结核督导化疗中实施肺结核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有助于优化治疗效果,促进其更快康复,值得推广。

绍兴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下载:88 浏览:504

赵金云 金法祥 许文芳 许鹏 童丹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了解绍兴地区由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所引起的肺部感染情况及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7月分离自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及各县区医院临床样本的NTM,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对硝基苯甲酸培养基和噻吩-2-羧酸肼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用基因芯片技术进一步进行分型。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 768例样本中共分离出NTM 243株,检出率为8.77%。NTM感染患者中男性占77.37%,<60岁者占65.43%,约70.00%的患者同时患有其他肺部疾病。243株NTM主要为胞内分枝杆菌(62.14%),其次为鸟分枝杆菌(19.75%)。分离出的NTM对一线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异烟肼和链霉素的耐药率近100.00%;对二线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一线抗菌药物。结论 NTM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好发于患有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胞内分枝杆菌是临床主要的NTM,快速、准确地进行菌种鉴定有助于临床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不同检测方法快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评价 下载:85 浏览:485

申洁 贾莉 董小帅 孟程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几种检测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以寻找更好的结核性胸膜炎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选取50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未确诊患者,进行经胸腔镜壁层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和胸膜活检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病理组织学等显微镜检查(直接和细胞离心后)。对分离自胸腔积液的单核细胞进行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胸膜活检样本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高于胸腔积液样本。胸腔积液和胸膜活检样本经细胞离心处理后,敏感性分别提高到20.0%和37.5%。T细胞斑点试验敏感性(98.6%)和特异性(95.6%)较好。结论胸膜活检样本的微生物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最佳方法;胸膜活检样本的微生物学检查比胸腔积液样本有更高的阳性率;T细胞斑点试验作为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基因芯片技术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94 浏览:499

李丹1 杜德兵1 吴文燕1 王德成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痰样本680例,同时采用基因芯片法和培养法进行菌种鉴定,对被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MTB)复合群的样本分别再采用以上2种方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以培养法作为参考方法,评价基因芯片法菌种鉴定的符合率。以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基因芯片法MTB耐药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比较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基因芯片法检出3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培养法检出32例NTM,符合率为96.88%。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相比,基因芯片法检测MTB对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性为89.81%,特异性为93.55%,符合率为92.80%,Kappa值为0.82,P>0.05;检测MTB对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性为83.06%,特异性为91.39%,符合率为89.48%,Kappa值为0.73,P>0.05。结论基因芯片法能够准确地筛选出NTM,在结核病诊断和耐药监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传统培养法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有很好的一致性,且更高效、快捷、安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肺结核初治患者复发中的应用 下载:66 浏览:421

赖燕新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肺结核初治患者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初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复发情况、出院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综合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掌握疾病知识、掌握药物使用知识,满意率、生活方式改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结核初治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综合护理服务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下载:71 浏览:483

牟程旭 《临床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在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意义和应用。方法 以10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同步对两组外周血中免疫分子肿瘤细胞因子-ɑ(g/L)、白细胞介素-2(g/L)、干扰素-Ƴ(g/L)的检验值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3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2.00%,差异统计学有意义(X2=14.5883,P=0.0083)。同时,实验组中三类免疫分子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t值分别为43.8483、35.1883、30.6783,P值均为0.0083),表明与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有密切关联。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不仅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免疫分子水平体现了高度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估疾病进程和预后,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肺结核初治患者复发中的应用 下载:75 浏览:400

赖燕新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肺结核初治患者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初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复发情况、出院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综合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掌握疾病知识、掌握药物使用知识,满意率、生活方式改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结核初治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综合护理服务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端粒酶、M2型丙酮酸激酶、乳酸联合检测鉴别诊断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下载:91 浏览:515

刘然 李峰 李玉梅 刘佃香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端粒酶(TE)、M2型丙酮酸激酶(M2-PK)、乳酸联合检测对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胸腔积液标本,其中30例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标本、30例为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组)。分别对2个组胸腔积液标本进行上述相关项目检测。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TE、M2-PK及乳酸水平分别为(2.55±1.72)ng/mL、(29.12±3.71)U/mL、(9.45±3.31)mol/L,阳性率分别为86.7%、76.7%和66.7%,均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0.58±0.41)ng/mL、(7.78±4.15)U/mL、(2.25±1.71)mol/L,6.7%、13.3%、16.7%](P<0.05)。TE、M2-PK、乳酸联合检测鉴别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6.9%。结论 TE、M2-PK、乳酸联合检测可用于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性的方法学评价 下载:87 浏览:512

张阳奕 江渊 武洁 王莉莉 郁晨蕾 李静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估MGIT 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吡嗪酰胺酶(PZase)活性检测法和pncA基因序列分析法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PZA)耐药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上述3种方法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收集的20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PZA耐药性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耐药性检测结果。结果在207株结核分枝杆菌对PZA的耐药性检测结果中有38株菌3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对其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13株MGIT 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结果为耐药的菌株重复性试验有10株转为敏感,且这10株菌株pnc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均为敏感。以3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或2种方法结果一致的PZA耐药性检测结果为参考结果,MGIT 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PZase活性检测法和pncA基因序列分析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4.8%、100.0%和94.8%,特异性分别为93.3%、83.9%和98.0%。与参考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5、0.74和0.93。结论 MGIT 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和pncA基因序列分析法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PZA的耐药性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GIT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存在假阳性,建议对MGIT 960药物敏感性检测法检测PZA耐药的样本进行pncA基因序列分析,若二者结果不符则进行MGIT 960药物敏感性重复性试验,以提高PZA耐药性检测的准确性。

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下载:105 浏览:510

李慧敏 马清光 李洪英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评价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6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全面收集胸腔积液IGR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7月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敏感性、合并特异性、合并阳性似然比、合并阴性似然比、合并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最终纳入27项研究,共涉及胸腔积液患者2 072例。胸腔积液IGR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合并敏感性、合并特异性、合并阳性似然比、合并阴性似然比、合并诊断优势比、AUC分别为0.85[95%可信区间(CI)0.83~0.87)]、0.85(95%CI 0.83~0.88)、5.37(95%CI 3.38~8.53)、0.16(95%CI 0.09~0.26)、41.31(95%CI 17.48~97.61)、0.930 0。结论胸腔积液IGR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鉴别诊断中MRI与CT的应用效果 下载:325 浏览:3286

辛海贝 陈泳 马维平 刘雷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对比性研究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患者采用MRI和CT两种影像学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证实为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疾病的患者80例,根据术前所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术前接受CT检查;研究组中40例患者术前接受MRI检查。对比两组影像学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符合率、误诊和漏诊情况、诊断导致纠纷事件发生率、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病情确诊时间、住院总时间。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影像学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符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导致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情确诊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患者采用MRI影像学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与CT技术比较而言,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操作时间,但能够明显提升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缩短病情确诊和住院时间,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率。

中西医综合治疗瘰疬病患者520例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载:76 浏览:504

钱佳燕1 黄子慧2 余洋1 朱思洵1 高璐珏1 高敏行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中西医抗结核联用方案治疗瘰疬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后期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及疾病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接受抗结核治疗的瘰疬病患者520例构成随访队列。患者分别进入3个队列,西医抗结核治疗联合中医内治组(对照Ⅰ组)、西医抗结核治疗联合中医外治组(对照Ⅱ组)、西医抗结核治疗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淋巴结核最大横径,随访观察1年期间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病例共449例。治疗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淋巴结核最大横径均有所降低(P<0.05),对照Ⅱ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Ⅰ组(P<0.01),综合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Ⅱ组(P<0.01)。根据治疗后的有效情况(证候积分改善率≥70%)以及手术指征有139例患者选择抗结核非手术治疗,381例选择手术治疗,其中对照Ⅰ组纳入非手术治疗的患者29例,对照Ⅱ组纳入非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综合治疗组纳入非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入组患者失访率为8.85%(46/520),疾病总复发率为2.22%(10/449)。其中非手术治疗患者疾病复发率为2.24%(3/134),手术治疗患者复发率2.22%(7/315),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疾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抗结核联用能有效治疗瘰疬病,其中中医综合治疗联合抗结核西药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复发率无明显相关性,但中医综合治疗联合抗结核西药能有效降低瘰疬病患者手术率。

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下载:89 浏览:537

魏明禄1 刘建民2 陈南清1 黄永清1 陈俊辉1 孙家敏1 傅丽芳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经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研究组46例予以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间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治疗后SOD、GSH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治疗后ALT、AST、TBIL、GGT和ALP水平降低,治疗后前白蛋白及IL-16、IL-19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低,治疗后SOD、GSH水平较高,MDA水平较低,治疗后ALT、AST、TBIL、GGT和ALP水平较低,治疗后前白蛋白、总蛋白较高,IL-16、IL-19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病例脱落现象,仅见轻微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

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和高频电治疗对老年肉芽增生型支气管结核伴发呼吸困难患者的预后和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493

王景民1 王智存2 高彦斌3 马曼曼4 杨宗成1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和高频电治疗对老年肉芽增生型支气管结核伴发呼吸困难患者的预后和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日至2017年11月2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细菌学或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老年肉芽增生型支气管结核伴发呼吸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呼吸困难的干预方法是清除支气管结核肉芽增生的病灶。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化疗组(采用2HRZE/10HR化疗方案)和联合组(采用2HRZE/10HR化疗方案联合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和高频电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化疗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MMEF75/2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MMEF7... 更多

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汀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32 浏览:332

姬文兰 王启源 虞秀锋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汀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常规治疗+左氧氟沙星+利福布汀)与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6、12、16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LP、ALT、AST及STB水平均显著升高,TP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4+、IgG、IgA及IgM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汀治疗肺结核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清除结核杆菌,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同时不会造成肝脏损伤,安全性高。

陕西省87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寡核苷酸基因分型和耐药性分析 下载:94 浏览:506

​李妍1 曾小红2 杨健1 王蕊1 鲜小萍1 张天华1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对陕西87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研究,了解不同基因型在陕西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相关性。方法收集陕西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87株,采用Spoligotyping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87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家族占86.21%(75/87),非北京家族占13.79%(12/87);非北京基因型中,T家族(T1、T2、T2-3、T3)占9.20%(8/87),Manu家族占1.15%(1/87),新发现基因型占3.45%(3/87)。北京家族和非北京家族的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其他类型耐药比率分别为38.67%(29/75)、13.33%(10/75)、42.67%(32/75)、5.33%(4/75)和66.67%(6/9)、11.11%(1/9)、22.22%(2/9)、0.00(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省结核分枝杆菌呈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基因型为北京家族;北京家族和非北京家族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积液细胞学检验与ADA、T-SPOT.TB、Xpert MTB/RIF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下载:31 浏览:1031

吴雯晶1 伊芃芃2 吴佗2 《国际检验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探讨积液细胞学检验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ADA、T-SPOT.TB、Xpert MTB/RIF检测项目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胸腔积液临床病例100例(其中实验组53例,对照组47例),分别进行积液细胞学、ADA、T-SPOT.TB、Xpert MTB/RIF检查,分析组间统计学差异、项目间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并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建立临床预测模型。结果:组间ADA及各类细胞百分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与ADA、T-SPOT.TB、Xpert MTB/RIF检测结果均显著相关,最终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指标包括:积液淋巴细胞百分比和ADA,该模型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 [95%CI (0.859~0.971)],敏感度86.8%,特异度83.0%,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积液细胞学检验尤其是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应用其与ADA建立回归模型对结核性胸膜炎进行预测具有较高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防治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 下载:329 浏览:3219

白玉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究防治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危险因素情况。方法:使用1:1配对设计法针对于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和普通结核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内死亡率详情进行分析。同时对双重感染者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HIV阴性组以及阳性组抗结核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引致TB/HIV双重感染者抗结核治疗期间内生存的高危因素为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50μ/L以下。延期14天以上就诊以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未知与CD4+T淋巴水平<50个μ/L为引起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结核治疗前,实施抗病毒治疗组和抗结核治疗后开始组病患死亡率差异存在明显统计意义,p<0.05。并且抗病毒治疗开始在抗结合治疗前者死亡率明显比抗结核治疗开始后者要高。抗结核治疗开始之后开始抗病毒治疗组和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并且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抗结核治疗开始后组要高。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组和抗结核治疗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用有效的筛查的方式,第一时间发现并对双重感染患者开展标准化抗结核治疗,结合受试者自身情况,择取抗病毒治疗法有助于提升双重感染者生存率,减少死亡风险。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后的临床护理观察 下载:260 浏览:2081

胡幸 唐玲 何静 税敏 谢佳妮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剖析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后采取人性化临床护理的实践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300例通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各150人的对照A组及观察B组;A组采用临床常规性护理、B组采用人性化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情绪波动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量表的客观评分均得到了降低,在干预后B组综合评分更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患者接收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后,向其提供临床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消极情绪。

中药雾化吸入联合中医护理对肺结核患者依从性影响 下载:198 浏览:2208

郑清芳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肺结核患者中应用中药雾化吸入联合中医护理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出10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探究对象,患者均于2021年5月~202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均为肺结核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均有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药雾化吸入联合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0)。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在肺结核患者中应用中药雾化吸入联合中医护理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证明该干预方法可在临床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