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518

包红梅 伍小芝 王秀华 李红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胃管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干预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红蛋白(hemoglobin,Hb)、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 (immunoglobulin M,IgM)、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营养指标ALB、PA、TRF和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821~13.829,P<0.05)。观察组GCS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89~4.041,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4.58%(7例),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7%(1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1)。结论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亲环素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74 浏览:502

赵辉1 董晓巧1 杜权1 郑永科2 胡炜2 王昊1 杨定博1 俞文华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揭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亲环素A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亲环素A、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采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估患者伤情严重度,统计分析血清亲环素A水平与伤情严重度、上述指标血清水平、30天死亡、急性肺损伤、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和急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亲环素A、S100B、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血清亲环素A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和上述指标血清水平显著相关性(均P<0.01)。血清亲环素A是颅脑损伤患者30天死亡、急性肺损伤、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和急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血清亲环素A水平的预测价值超过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均P<0.05),而与入院时GCS评分和血清S100B水平相似(均P>0.05)。结论亲环素A参与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炎性损伤过程,其升高的水平与脑损伤严重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中药有效成分及配伍抗缺血性脑损伤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下载:81 浏览:473

韦克克 张琛 王雅婷 朱慧渊 《中国中医药》 2019年2期

摘要: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一种病理现象,是包含了神经元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胶质细胞损伤、血管损伤等的综合体。随着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CIRI在临床治疗和试验研究上也从单一结构走过渡到了整体。旨在对以往文献的整理、分类、汇总、归纳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对中药有效成分在CIRI引起的NVU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吸取以往研究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颅内压监测在30例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5 浏览:284

刘礼锋 田传勇 李明升 黄蔚文 郭有伟 刘阳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行颅内压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持续颅内压监测,依据颅内压监测数值指导脱水及是否行手术治疗。结果 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肺部感染7例,消化道出血3例,肾功能损害2例,电解质紊乱5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的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

心理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 下载:268 浏览:3063

更登格玛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抽选7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两组,每组有患者3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护理。结果: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采取心理护理的患者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人际关系,调节患者情绪状态,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使用镇静治疗后的护理体会及进展 下载:335 浏览:2797

刘启贤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镇静治疗后的护理体会及进展。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使用镇静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55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27例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针对B组28例患者实施镇静护理配合,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对比的疼痛评分、躁动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接受镇静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开展镇静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显著,降低护理中不良事件和躁动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护理有效性,促进患者预后。

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下载:145 浏览:1799

杨帆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的高发疾病,该疾病的病情通常十分复杂且危重,且并发症相对较多,往往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颅脑损伤患者处于康复期时,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对其功能训练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颅脑损伤患者在康复期间可能会产生的常见性心理问题,并总结对应的心理护理对策,这些对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为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方案制定提供有力依据以及新方向。

心理护理对改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负性心理的作用分析 下载:165 浏览:1776

余明香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析对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改善其负性心理的作用。方法:纳入40例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均于2022.01-2023.01期间收治入院,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分组(n=20),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实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不良情绪(HAMA、HAMD)评分对比大致相同,P>0.05。干预后,实验组较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均大致相同,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于家务、休闲及户外运动等评分上均较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对比均大致相同,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态度、护理人员周到度、护理环境及健康教育等满意度均较高,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不仅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还可促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在本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大力推广。

镜像神经元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的观察疗效 下载:111 浏览:1226

李滢 申鑫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本论文探讨的是关于镜像神经元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2022年9月-2023年2月治疗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认知训练治疗、现实定向疗法、电针和艾灸、失用症训练,观察组利用镜像神经元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疗法,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各项评定指标得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功能得到了更加显著的改善,其恢复效果也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镜像神经元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疗法可对颅脑外伤病人的认知功能损害进行有效的改善,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病人回到家庭和社会,是一种及其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231 浏览:2964

张艳艳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损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FMA、NIHSS评分变化。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利于患者疾病后的社会转归。

康复护理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失语障碍的效果分析 下载:53 浏览:616

孙静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失语障碍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诊的100名重度颅脑损伤术后伴失语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康复护理。通过西部失语症检查(WAB)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并比较两组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后,WAB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在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等各项子项上,实验组均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失语障碍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术后脑水肿及其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实效性评价 下载:270 浏览:2977

韩笑笑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术后高压氧治疗对脑水肿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实效性如何。方法:在2020年3月前近5年的时间内抽取病例,共选入20例颅脑损伤者,参照摸球法将分组完成,10例设定为对照组,10例设定为研究组,治疗方法各自为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需要组间展开比较的是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的不同。结果:治疗前进行两个组的NIHSS评分、脑水肿评分的对比,未见到明显的差异,也就是P>0.05;治疗后,组名为研究组的患者,这两项评分都要比组名为对照组的患者低,也就是P<0.05。结论:颅脑损伤应用高压氧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术后脑水肿程度,还可以提高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积极推广。

颅颌面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下载:177 浏览:1908

邹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了颅额面骨折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某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诊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经过颅内CT均确诊为颅脑外伤合并额面骨折,且均符合骨折患者纳入和治疗标准,这些患者均现在脑外科进行外伤处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抗炎、消毒、脱水、护脑处理之后,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麻醉之后的血压稳定,并在手术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脑外科及口腔临床治疗。结果:这些患者中有16例患者因手术出现了张口受限,9例患者出现了面瘫症状,其他患者康复效果良好。结论:颅额面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明显,但是在手术的时候需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密切观察围术期患者颅脑病情的变化,及时的进行控制。

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鼻饲的护理方法探讨 下载:529 浏览:5222

涂连洁 古霞 谢秀利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鼻饲的护理方法,并总结出系统性的经验。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ICU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55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列入观察对象,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鼻饲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规范,并对于患者在鼻饲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预防上面,积极加强干预。对照组则仅采取常规的鼻饲方式。结果:观察组在总体鼻饲效果上明显强于对照组。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人数与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积极加强早期鼻饲方面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鼻饲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鼻饲的安全性。在临床上非常值得进行推广。

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其日常生活、肢体运动的影响 下载:279 浏览:3213

​郭庆庆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其日常生活、肢体运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肢体运动,提高其满意度。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影响观察 下载:342 浏览:2898

​李鑫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探讨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对比的研究方法,与2020年9-2021年9月从本院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其以40例每组的方法平均分到采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和在该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组,记录组间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其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成功拔管的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下载:93 浏览:1049

周土娣 江婉琪 陈翠玲 刘剑秀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脑损伤后的气管切开拔管是患者康复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而预测患者成功拔管的因素对于康复护理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以文献回顾的方式进行,涵盖了与脑损伤后拔管成功相关的各种预测因素。吞咽功能、意识水平和呼吸功能被证实是重要的预测指标。然而,标准化评估工具的匮缺和研究间的差异仍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建立统一的评估体系,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准确的脑损伤患者拔管成功预测依据。

基于循证医学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05 浏览:1058

袁娜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和研究组(基于循证医学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干预),每组25例,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医学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高压氧舱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122 浏览:1551

于蕾 《国际护理学》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接收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且两组都是30例患者。其中,常规护理仅仅在对照组使用,而在观察组中除过使用常规护理,也会应用高压氧舱治疗。结果:在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BI指数等指标上,观察组各项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治疗中,通过对高压氧舱进行使用,患者意识恢复速度较快,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产生的效果非常显著,应当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高压氧舱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118 浏览:1540

于蕾 《国际护理学》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接收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且两组都是30例患者。其中,常规护理仅仅在对照组使用,而在观察组中除过使用常规护理,也会应用高压氧舱治疗。结果:在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BI指数等指标上,观察组各项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治疗中,通过对高压氧舱进行使用,患者意识恢复速度较快,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产生的效果非常显著,应当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