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陕西省87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寡核苷酸基因分型和耐药性分析 下载:94 浏览:507

​李妍1 曾小红2 杨健1 王蕊1 鲜小萍1 张天华1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对陕西87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研究,了解不同基因型在陕西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相关性。方法收集陕西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87株,采用Spoligotyping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87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家族占86.21%(75/87),非北京家族占13.79%(12/87);非北京基因型中,T家族(T1、T2、T2-3、T3)占9.20%(8/87),Manu家族占1.15%(1/87),新发现基因型占3.45%(3/87)。北京家族和非北京家族的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其他类型耐药比率分别为38.67%(29/75)、13.33%(10/75)、42.67%(32/75)、5.33%(4/75)和66.67%(6/9)、11.11%(1/9)、22.22%(2/9)、0.00(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省结核分枝杆菌呈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基因型为北京家族;北京家族和非北京家族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78名健康人群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携带及耐药性 下载:97 浏览:509

黄小斌 李玲 李顺铭 陈智尧 郭丹 叶小华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调查广东省部分健康人群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 NS)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 NS)携带情况,并分析MRCo NS菌株的耐药性。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鼻拭子采样,检测MRCo NS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率的比较分析方法采用检验。结果 1 178名研究对象中;Co NS携带率为46.4%;MRCo NS携带率为18.5%。近一个月门诊看病史、下班回家立即洗澡频率对人群MRCo NS携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Co NS及其亚型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主要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tet K和红霉素耐药基因是erm C。结论健康人群MRCo NS携带率和耐药率均偏高,需加强人群卫生防护工作。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研究 下载:84 浏览:485

​陈艳华1 陆一平1 江宗蔚1 舒宏1 陈铃2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本地区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变迁情况,为临床预防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恶性肿瘤患者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1 202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年来大肠埃希菌总检出率为28.10%,2013-2016年检出率分别为28.94%、28.17%、27.71%和32.95%,检出率虽呈现波动状态,但2016年比2013-2015年检出率明显增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总检出率为57.74%,2013-2016年检出率分别为48.28%、56.67%、60.71%和64.14%,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30.62%),其次为引流液(27.70%)和血液(15.64%);科室分布以胃肠科最多(20.30%),其次是妇瘤科(19.97%)及ICU(15.64%);在常用抗生素药物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占91.43%),其次为哌拉西林(87.35%)和头孢唑啉(81.63%),4年来其耐药率也均呈现波动状态;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结论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对目前能较好治疗大肠埃希菌的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也应高度重视其耐药变迁情况。

某三甲医院眼科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下载:34 浏览:387

刘涛 杨静雯 赵丽萍 王娜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眼科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眼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1 231份,对其中阳性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31例标本中培养结果阳性样本226例,总阳性率为18.36%,共分离出病原菌2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94株(68.79%)、革兰阴性菌42株(14.89%)、真菌46株(16.31%);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47.94%)和棒状杆菌(28.87%)为主,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38.10%)和流感嗜血杆菌(16.67%)为主,真菌以镰刀菌(63.04%)和曲霉菌(32.61%)为主;主要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利福平无耐药性,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左氧氟沙星无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无耐药性,非发酵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无耐药性;同一阳性标本中多种病原菌合并感染者占19.91%。结论掌握眼科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物敏感性规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眼部感染。

2015—2017年西安凤城医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下载:46 浏览:496

任艳利 梁一琳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了解西安凤城医院近3年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安市凤城医院2015—2017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及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15—2017年分离出的3 27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共2 389株,占73.0%,革兰阳性菌共590株,占18.0%,真菌共293株,占9.0%。各年度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病原菌标本的来源科室比较集中,各类病原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临床用药要及时关注耐药检测信息,加强用药的针对性,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05 浏览:1346

潘娟 郝圆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检验科收集的800份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监测细菌耐药性,分析所得数据。结果:800份微生物标本中培养出7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62株(50.28%)、革兰阳性菌302株(41.94%)、真菌56株(7.78%),720株病原菌中有148株(20.56%)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的占比最高。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便于医师根据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细菌耐药性监测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价值分析 下载:230 浏览:2346

杜亚云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各科室送检的不同来源的标本5 916份,所有标本均行微生物检验,并在检验完成后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行药敏试验。统计标本中各种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分析不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5916份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株800株,检出率为13.52%。其中,痰液标本、尿液标本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86%、14.93%;致病菌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科室是重症监护室(31.06%)、呼吸科(27.89%)、泌尿科(25.00%)。800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231株,占比28.88%,其中检出率排前两位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38%)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88%);革兰阴性菌569株,占比71.12%,检出率排前5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13.63%)、大肠埃希菌(13.00%)、肺炎克雷伯菌(11.62%)、鲍曼不动杆菌(11.25%)、奇异变形杆菌(10.25%)。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多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及苯唑西林有较高的耐药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这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均较高,可达1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耐药性严重,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均有较好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有高耐药性。结论:临床上不同来源的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掌握医院不同科室的致病菌分布情况、药物耐药情况,并根据其分布特点、对药物的敏感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同时,避免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不良后果。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研究 下载:254 浏览:2908

韩磊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1期

摘要:
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于本院2022.4~2023.4收治的2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其血液、尿液、痰液、引流液等标本并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回顾性分析其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样本中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这240例送检样本中共检出196株病原菌,其中有5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比28.57%,127株为革兰阴性菌,占比64.80%,还有13株为真菌;不同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在临床治疗期间,强化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尤为关键,而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不同细菌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科学指导。

26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下载:206 浏览:2048

张梦 高飞 朱素菲 邓秋连 黄玉开(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分析26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GBS)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在2021年至2023年全年期间内各科室收治的26例GBS血流感染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科室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急诊科门特及新生儿科等,所纳入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血培养、脑脊液培养情况及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GBS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及耐药表型。结果 GBS血流感染26例患儿中,早发型12例,晚发型14例。晚发型症状主要以脑膜炎和发热为主,占50%和64.3%。药敏结果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烷及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而患儿对莫西沙星药物和左氧氟沙星药物产生得到耐药性概率一致都是3.8%;患儿对红霉素耐药性66.7%(10/15)、克林霉素耐药性66.7%(10/15)一致,作为红霉素药物、克林霉素药物同时耐药都是固有表型(constitutive macrolide-lincosamide Streptogramin B,cMLSB);5株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敏感率为33.3%(5/15);同时,并没有在相关试验中发生阳性菌株(iMLSB),试验名称为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D-抑菌圈试验;而且没有发现患儿对红霉素耐药但是对克林霉素药物存在敏感性,且经相关试验发现阴性菌株(M型),试验名称为D-抑菌圈试验;除此以外,也没有发现患儿对克林霉素存在耐药性,但是对红霉素药物相对敏感或者中介为L型表型。结论 新生儿GBS血流感染在临床具有高死亡率、致残率等特点,在疾病发生后,患儿存在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风险,例如:重症肺炎、败血症等。此外脑膜炎为晚发型GBS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仍是治疗新生儿侵袭性GBS感染及高危新生儿预防GBS感染的首选药物。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疗效 下载:290 浏览:2928

罗玉菊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此次研究中对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对其治疗后的效果予以探究。方法:57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对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8例(左氧氟沙星);常规组29例(诺氟沙星),观察2组治疗疗效,对2组治疗后有效率以及耐药性。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实验组治疗耐药性优于常规组,2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有含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对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能够较好的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较好的耐药性,该治疗方法可在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治疗中予以推广。

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69 浏览:846

皮敏 冯艳鹏 《生物技术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医院微生物检查和病原菌耐药情况的调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自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的临床样本7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70份标本中,共发现23个菌株,总检出率为32.86%,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最多;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对其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在临床中应加强对病原菌的检测和耐药情况的监测,以筛选出敏感的抗菌药物,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研究 下载:89 浏览:822

江孝明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以及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抗菌类西药应用情况,共抽取500份,对抗菌类西药的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抗菌类西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注射用头孢呋辛酯0.75g,注射用头孢唑林钠0.5g,注射用哌拉西林钠2g,注射用青霉素钠160万单位,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注射用苯唑西林钠0.5g等药物,其中诺氟沙星的应用率比较高;从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用药方法不当、剂量不当、药剂型错误、配伍不合理、重复用药;从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主要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乏力、头痛、皮疹、嗜睡、水肿、其他反应。结论:通过对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药物的合理应用。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与病原菌耐药性临床研究 下载:112 浏览:1209

杨超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有检测有效、准确度较高等优势。基于临床微生物检验,能使疾病诊断获得更可靠凭据,也为流行病学等研究工作开展提供参照。临床检验应注意防控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且检验工作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检验操作水平和职业技能,规范标本采集方法和检验操作流程,严格控制无菌环境和无菌检验要求,保证检材储存条件并及时送检,避免检材受到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基于此,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与病原菌耐药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中药药性的理论与药理作用 下载:132 浏览:1682

王嘉翊 《当代中医药》 2023年2期

摘要:
文章主要围绕中药药性的理论与药理作用进行探讨。首先,对中药药性加以概述,具体内容包括对中药药性做出简单说明,概括药性基本理论。其次,对中药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例如阐述中药药理,研究药理基础内容。再次,深究中药药理论以及药理发挥的作用。最后,展望中药药性研究。希望以下论述能起到借鉴作用,推动我国中药事业发展,在实践中取得突破性成果。

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探讨 下载:166 浏览:1631

王欣 《当代中医药》 2023年1期

摘要:
中药的药性包括冷热温凉的属性、辛甘酸苦咸的味性,升降浮沉的趋向性、归经的引导性以及有毒无毒的作用性。中药的炮制对中药的药用特性有着深远的影响。清代医学专家徐大春的药学理论指出,是药力强者,药性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发挥其优势,消除劣势,通过改变中药的药学性质,确保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 下载:247 浏览:2197

杨溢 《当代中医药》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以及合理性应用进行探究;方法:对医院在2020~2021年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的抗菌类中药其应用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对医生对药理药性认识程度、药物联用合理程度以及药剂量恰当程度做出了相应的评价,旨在加深医生对抗菌类药物药理药性的了解程度,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保障;结果:通过对抗菌类中药的合理应用措施进行使用后,医生对其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的认识程度、药物联用合理程度以及用药剂量恰当程度均得到了明显提升,措施实施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和合理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医生对抗菌类中药的深入了解,时而医生对抗菌类中药使用水平得到提升,抗菌类中药的效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下载:212 浏览:2897

徐成海 《当代中医药》 2022年10期

摘要:
中药不仅仅是医学行业不断发展生成的瑰宝,同时也是文化传承介质。近年来,中药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们针对中药分子药性学采取不同方式加以命名。基于此,文章围绕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进行探讨。首先对药性学命题做出简单介绍,之后深入分析药性学和药理学之间的存在的关系,最后从不同角度切入探究中药分子药性学。希望下述论述内容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进而加快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进程。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系分析 下载:294 浏览:3062

崔晓莹 《当代中医药》 2022年5期

摘要:
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疗效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中医药药性的治疗自古以来就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如何充分利用药物与药物性质之间的协调关系,达到根治病人的目的,是我国中医理论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本文从中医药性理论与疗效的关系出发,阐述了中医药性的内涵,以期为中医药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下载:132 浏览:1554

王尧 《当代中医药》 2022年1期

摘要:
针对中药分子药性学医学领域已经提出多种命题方式,这对我国中药行业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不断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对于药性学的出现要站在不同角度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基因功能,概念内涵等多方面的内容。中药分子药性学包括从疗效推基历,中药成分、基因变化情况以及个体基因存在的差异性等,基于此文章对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进行分析探究,以便推动我国中药行业发展。

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 下载:221 浏览:2964

刘丽君 《当代中医药》 2021年12期

摘要:
现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促使着社会各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抗菌类药物作为当前临床医学领域应用较多的药物品种之一,其研发力度越来越大,有关抗菌类的中药也得到了重视。本文通过总结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以及具体应用方式,旨在为同行今后临床工作开展提供参考,让更多的医患人员了解中药抗菌性能,更好的用中药预防各种炎症疾病。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