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全民防疫中的自我教育:基于“新冠肺炎”的反思 下载:54 浏览:377

陈婕 程雯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拉锯战席卷全国。防疫教育是全民抗疫战争成败的关键,而自我防疫教育是全民防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个体应该积极进行自我防疫教育,具体可以从革新卫生习惯、提升生活管理能力、培养信息领导素养、践行职业伦理精神、开展自我生命教育、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六个方面进行,促进全民防疫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223 浏览:3350

陈韵鸿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对于青少年心理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探究具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以改善其心理状况。方法:选取北京第四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共50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相应的人数分别为125、185、190人。因疫情期间不便于组织大规模的线下问卷调查活动,本次研究主要是以网络问卷填写的方式完成的。问卷内容主要是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筛选得到,其中涉及青少年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心理状况调查问题,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最终总结出新冠疫情期间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地提出了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策略。结果:通过对网上问卷测评结果的汇总分析可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所调研的各年级初中学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况,诸如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性不良、心理不平衡等,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存在抑郁心理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0.4%(38)、33.5%(62)、35.8%(68)。整体上存在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性不良心理的青少年占比分别为68.2%、50.4%、37.2%。结论:结合问卷调查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可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于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诸如抑郁、焦虑、适应性不良等消极心理状况无疑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正常学习状态。对此,必须基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体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以使青少年能够于疫情期间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新冠疫情提前拉响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警报 下载:55 浏览:373

唐乾敬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暴露出了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以及二者未能深度融合的问题。在中国还未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窗口期,此次疫情提前拉响了老龄化社会的警报,我们必须始终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老年医学学科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完善老年健康服务的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医养结合。

老年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下载:21 浏览:665

蔡小红 吕剑虹 张璐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新冠病毒肺炎开展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入组38例老年重症新冠病毒肺炎,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中。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压疮、呼吸衰竭、呼吸机感染、口腔感染发生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老年重症新冠病毒肺炎开展整体护理,效果显著。

新冠肺炎抗疫期间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实施体会 下载:22 浏览:755

马君美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是指先前尚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的,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疾病,简称“新冠肺炎”。1月21 日国家卫健委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由于不同人群对该疾病的认知、预防措施、防控技术等知识缺乏,探究护理人员新冠肺炎健康知识宣传的具体内涵及实施策略,从而提高就诊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

渝西地区90例新冠病毒肺炎中医症候及治疗分析 下载:30 浏览:358

李俊玲 杨明高 李林峰 邱万萍 《当代中医药》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庆渝西片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病程较长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型、病机及治疗用药的规律,探讨病程较长患者的原因及治疗特点。方法 依据渝西片区收治的9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资料,分析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型规律及治疗用药特点。结果 90例患者中,多以咳嗽、发热、纳差为临床首发症状,分 别 占 85.56% 、48.89%、48.89%。舌象分析:舌质红或偏红最为多见(48.89%),舌苔白腻最多(62.22%)。证型分布:寒湿郁肺证比例最高(40 %);其次是湿邪中阻证、邪热壅肺证、肺脾气虚证。住院天数超过21天的病例占34例,以寒湿郁肺证比例最高(47.06 %),湿阻中焦证(23.53%)次之;所用药物中,以宣降肺气、解表散寒药物占比最高,其次为芳香化浊、燥湿理气及清热利湿化痰药物;结论 重庆渝西片区新冠肺炎临床证型以寒湿郁肺证、湿邪中阻证为主,其基本病机可能与“湿”和“寒”密切相关,病程较长的患者还有“瘀”和“虚”等特点,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向湿热或温热转化。

浅谈远程影像医学诊断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作用—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为例 下载:65 浏览:803

马艳萍 陈宇佳 刘朋 《诊断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多个远程影像医学诊断中心,覆盖了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医学诊断水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多点爆发,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严重影响。胸部CT影像学检查是“新冠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牵头建立的远程影像医学诊断中心,通过与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医技人才、影像设备和诊断技术,为川滇黔渝等地的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冠疫情下集中过渡病房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的现状调查 下载:186 浏览:1825

张楠1 李昱2 邱文娟1 张冬梅1 陆敏霞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影响过渡病房一线医护人员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疫情防控期间2022年5月15日至6月15日过渡病房46名一线医护人员,收集一般人口学因素和职业相关因素资料,进行广泛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评估并以此为主要结局。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资为10-19年与GAD-7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4.03(-7.83, -0.23, P=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人口统计学及工作强度因素后,年资与GAD-7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7.70(-31.70, -3.71) ,P=0.020),与PHQ-9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9.96(-37.81, -2.11),P=0.038),与PSQI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资的增加,GAD-7和PHQ-9的评分降低,呈现负相关性,效应值不断增大。结论: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资对其影响更加明显,对睡眠质量意义不大,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新冠疫情下集中过渡病房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的现状调查 下载:119 浏览:1694

张楠1 李昱2 邱文娟1 张冬梅1 陆敏霞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影响过渡病房一线医护人员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疫情防控期间2022年5月15日至6月15日过渡病房46名一线医护人员,收集一般人口学因素和职业相关因素资料,进行广泛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评估并以此为主要结局。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资为10-19年与GAD-7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4.03(-7.83, -0.23, P=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人口统计学及工作强度因素后,年资与GAD-7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7.70(-31.70, -3.71) ,P=0.020),与PHQ-9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9.96(-37.81, -2.11),P=0.038),与PSQI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资的增加,GAD-7和PHQ-9的评分降低,呈现负相关性,效应值不断增大。结论: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资对其影响更加明显,对睡眠质量意义不大,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中国国家形象的多模态隐喻建构研究——以中国主流媒体对新冠疫情的相关报道为例 下载:217 浏览:1176

​杨青青 《文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近年来国家形象成为多模态隐喻的研究热题,其中媒体在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对2019-2021年内中国主流媒体(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对新冠疫情的相关报道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探究其中多模态隐喻的主要类型,从而来揭示其塑造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报道主要通过“战争隐喻”、“考试隐喻”、“竞赛隐喻”来塑造了一个拥有强大执行力、高效、乐于奉献以及积极担当全球共同抗疫责任的中国大国形象。

新冠疫情下消防法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载:115 浏览:1516

陈明远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消防监督执法是督促整改火灾隐患,预防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和改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新冠疫情发生后,给消防监督执法带来很多不便,本文通过对当前消防执法力量的人员数量、业务素质等分析,提出有效提升消防执法效率的途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及主要影响因素探讨 下载:142 浏览:1788

吕俭侠 李君君 傅蔷 王愫 祝芳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探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发热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2年5月-2022年1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583例发热患者进入研究范围展开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心理应激状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583例门诊发热患者中,IES-R评分的平均得分为(42.87±3.95)分,其中有462例患者的得分≥26分,心理应激状态发生率为79.25%。单因素分析,对比个人月收入<5000元和≥5000元患者、居住地在城镇和农村患者,不同月收入和居住地患者的心理应激发生率,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女性、≥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无业、消极情绪较高、合并有基础疾病、无医学背景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发生率高于男性、<60岁、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离婚/丧偶、在职、消极情绪一般/较低、无合并基础疾病、有医学背景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女性、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无业、消极情绪较高、合并基础疾病、无医学背景是影响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发热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比较明显,而且女性、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无业、消极情绪较高、合并基础疾病、无医学背景为影响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上述人群,加强健康宣教,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下载:132 浏览:1882

滕树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特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们往往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对于接受集中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这一特殊类型群体需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主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理念彰显,是疫情防控常态不可忽视的工作。文章现结合有关研究综述心理护理干预对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影响。

后疫情时代下环境法治再认识 下载:154 浏览:2562

宋书琴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随着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思考,也愈发意识到环境法治关乎人民健康、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同时也对环境法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环境法治深化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本文将通过对法治和法制的理解比较后明确环境法治的概念和含义,并对现代化环境法治加以分析,对环境法治存在的问题加以明释,进一步提出后疫情时代完善环境法治的建议,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心理护理在新冠肺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221 浏览:2934

申春花 孙丽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新冠肺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3月内收治的新冠肺炎患5例,其中将心理护理干预前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和检查依从性数据作为对照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和检查依从性数据作为实验组。观察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以及护理依从性变化。结果: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实施后,负面情绪情况以及检查依从性两项指标数据表现均明显优于护理工作开展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新冠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信心以及护理依从性,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新冠肺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压力情绪的缓解效果 下载:202 浏览:2891

郭丽霞 卢成哲 朱孟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新冠肺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压力情绪的缓解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的资料,2020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冠肺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188 浏览:1500

陈韵鸿 《心理学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对于青少年心理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探究具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以改善其心理状况。方法:选取北京第四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共50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相应的人数分别为125、185、190人。因疫情期间不便于组织大规模的线下问卷调查活动,本次研究主要是以网络问卷填写的方式完成的。问卷内容主要是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筛选得到,其中涉及青少年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心理状况调查问题,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最终总结出新冠疫情期间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地提出了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策略。结果:通过对网上问卷测评结果的汇总分析可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所调研的各年级初中学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况,诸如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性不良、心理不平衡等,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存在抑郁心理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0.4%(38)、33.5%(62)、35.8%(68)。整体上存在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性不良心理的青少年占比分别为68.2%、50.4%、37.2%。结论:结合问卷调查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可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于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诸如抑郁、焦虑、适应性不良等消极心理状况无疑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正常学习状态。对此,必须基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体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以使青少年能够于疫情期间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不同时间进程下民众心理应激反应研究 下载:165 浏览:1582

李荷明 刘爱兵 叶晓聪 刘福坤 袁伟杰 《心理学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同时间进程下民众的心理应激反应。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0年6月期间东莞市居民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微信建立起5个微信群,每个群人数为100人,每日记录群内居民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所反映的心理应激情况。 结果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同时间进程下,与1天-10天相比,其余各时间进程下民众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维度评分均高于1天-10天,且51天-60天与其余各组相比,民众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 结论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应可能经历恐慌期、防御期、适应期和恢复期,恢复期民众心理应激反应明显优于其余各时期。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其心理状态的价值 下载:232 浏览:2886

秦巾裙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积极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案的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的改善。方法:2020年2月-3月,收治15例老年COVID-19患者,在开展综合治疗的同时积极应该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心理状态、自我效能、肺功能及呼吸困难评分改变。结果:15例老年重症COVID-19患者干预后SAS、SDS量表评测及MRC评分低于干预前,FEV1、FVC/FEV1肺功能指标测定值高于干预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新冠肺炎患者中,重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应用,可促进患者症状减轻、肺功能改善,利于心态调整,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心理干预应用于新冠肺炎产生的心理应激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262 浏览:2739

于浩 姚顺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心理干预应用于新冠肺炎产生的心理应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0年01月23日到2020年03月31日期间,于贵州省职工医院隔离医学观察的136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无差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接受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新冠肺炎产生的心理应激,既可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