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明对虾calcineurin B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竞争行为中作用的初探 下载:73 浏览:463

孙犁1,2 卢霞2,3 孔杰2,3 孟宪红2,3 闫允君2,3 李波波1,2 仲伟鹏2 陈宝龙2,3 曹宝祥2,3 罗坤2,3 栾生2,3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中国明对虾在养殖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行为,对其生长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N)是高度保守的Ca2+/钙调蛋白(calmodulin, CaM)依赖性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由催化亚基(CNA)和调节亚基(CN-B)组成,是参与许多重要生理过程的多功能蛋白质。CNB在Ca2+/CaM的介导下主要在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前期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筛选出的与中国明对虾竞争行为相关的候选基因中包括CNB基因。为了进一步明确CNB在中国明对虾竞争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中国明对虾CNB基因(FcCN-B)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其在高竞争能力组(HCG)和低竞争能力组(LCG)组间不同组织(神经节、心脏、胃、肝胰腺和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FcCN-B的cDNA全长序列为2 867 bp,包括95 bp的5′非编码区(UTR),54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和2 232 bp的3′UTR,其中ORF中具有4个保守的EF-hand Ca2+结合结构域。蛋白质同源性分析显示,FcCN-B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78.8%~93.8%),其中最高的是中华绒螯蟹(93.8%)和黑腹果蝇(90.5%);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别独立为一支,且中国明对虾与中华绒螯蟹单独聚为一支,之后与黑腹果蝇聚类关系最近,提示FcCN-B在中国明对虾中可能具有与其在中华绒螯蟹和果蝇中相类似的功能。Real-time PCR定量结果显示,FcCN-B在HCG组的神经节中的表达极显著高于LCG组,而其在HCG组的心脏中的表达极显著低于LCG组。研究结果表明,calcineurin B基因在中国明对虾的竞争行为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将为解析中国明对虾竞争行为的分子机制奠定重要的基础。

温度对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04

薛素燕1,2 王金叶3 李加琦1,2 敬坤1 李阳1 徐涵1 毛玉泽1,2 方建光1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温度水平(20、23、26和29°C)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魁蚶摄食率,而对排粪率的影响不显著。魁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受温度影响。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温度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20°C魁蚶呼吸能占13.71%、排泄能占1.89%、排粪能占22.94%、生长能占61.47%,但是超过20°C,摄食能显著减少,生长余力甚至出现负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魁蚶的摄食能和生长余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魁蚶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0、4、8、12、24、48和72 h取样检测,在20~29°C,魁蚶体内的T-AO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9°C温度下的T-AOC均低于其他温度组。短期内的高温刺激能够促使SOD和CAT活性升高,但超过24 h其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其中鳃和肝胰腺的SOD和CAT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而外套膜受温度影响不显著。GST活性在4~12 h内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而在24 h后,尤其当温度升至29°C时,GST活性显著下降。本研究推测,高温对魁蚶的能量代谢及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夏季魁蚶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魁蚶的适宜温度狭窄,建议在魁蚶养殖生产中,水温应低于23°C,超过26°C会导致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

牡蛎疱疹病毒(OsHV-1)间接原位杂交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下载:88 浏览:510

李亚楠1,2 白昌明2 刘金兰1 辛鲁生2 李晨2 刘莉2 黄博闻1,2 魏智薪2 王崇明2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为建立实现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贝类宿主组织中的精确定位方法,基于原位杂交PCR (ISPCR)技术建立了OsHV-1的间接原位杂交PCR (indirect IS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OsHV-1在魁蚶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先选择适合原位杂交PCR的引物,在载玻片上实现对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然后与使用相同引物制作的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显示样本内OsHV-1的组织分布。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对间接ISPCR的扩增循环数以及组织消化的蛋白酶K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PCR扩增循环数为20,蛋白酶K浓度为20μg/mL。利用经优化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对OsHV-1在魁蚶外套膜、鳃、肝胰腺、斧足和闭壳肌5个样本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和亲嗜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魁蚶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浸润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肝胰腺和鳃浸润的血细胞、斧足和闭壳肌中坏死肌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精确定位的优点,通过组织切片上显示的病毒核酸阳性信号,能判别OsHV-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特点和受感染的细胞类型;适用于OsHV-1感染的确诊、病毒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嗜性、病毒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黄条鰤PTEN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下载:77 浏览:504

孙冉冉1 史宝2 柳学周1,2 常亚青1 张言祥3 高全义3 徐永江2 王滨2 姜燕2 张正荣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为探究PTEN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黄条鰤生长调控因子PTEN的cDNA全长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PTEN mRNA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黄条鰤PTEN cDNA序列全长为1575bp,开放阅读框为1287bp,编码428个氨基酸,PTEN编码的蛋白具有脊椎动物PTEN的共同特征,含有PTP(PTPc基序)和PTEN-C2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黄条鰤与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同源性较高,一致性达到了95%;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黄条鰤与鲈形目及鲽形目鱼类聚为一支;经qPCR分析发现,黄条鰤PTEN mRNA在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其次在脾脏、头肾、肾脏、胃、肠、鳃中表达量较高,PTEN mRNA在多种组织中的广泛表达,暗示着其可能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的调控;同时分析了PTEN mRNA在黄条鰤早期发育阶段(胚胎期、仔稚幼鱼期)中的时序表达特征,发现PTEN在早期胚胎发育中持续表达,从低囊胚时期(38hpf)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初孵仔鱼时期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在仔稚幼鱼时期,PTEN mRNA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35日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并保持较低表达水平。研究表明,PTEN在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条鰤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及苗种培育提供数据资料。

水产加工副产物源抗氧化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89 浏览:505

周德庆1 李娜1,2 王珊珊1 刘楠1 马玉洁1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我国是水产资源大国,近年来的水产加工业发展较快,产生了大量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其中许多副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可通过酶解得到不同功能性活性肽,进而实现高值化的利用。提高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对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制备抗氧化肽的来源、抗氧化肽分离纯化方法、抗氧化检测评价方法以及抗氧化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 下载:92 浏览:498

许燕1,2 王印庚2 张正2 姜燕2 廖梅杰2 李彬2 王凯1,2 李文生3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的相关性,采用Illumina Hi Seq PE250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健康、亚健康、典型黑身病和口服氟苯尼考条件下的斑石鲷肠道、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养殖水体中细菌多样性高于肠道和颗粒饵料。不同健康程度及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中细菌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为主,且对应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占样品全部OTU的比例均达到85%以上。黑身病的发生可影响斑石鲷肠道中丰度最高的前20种优势细菌种类的排名次序,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且随着弧菌属丰度的增加,斑石鲷的黑身病症状也逐渐加重。饵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投喂斑石鲷能使患病鱼肠道弧菌属的丰度从60.33%下降到1.29%,较大程度改变了肠道的菌群结构,并证实氟苯尼考有效防治黑身病。其次,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对斑石鲷肠道菌群也有一定影响,且养殖水体的影响高于颗粒饵料。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其研究结果为今后斑石鲷的健康养殖、疾病防控及其微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例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分析 下载:92 浏览:520

韩琳1,2 王秀华2 杨冰2 万晓媛2 武和英2 张庆利2 黄倢2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为了阐明山东省潍坊市一对虾养殖场发生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发病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及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7种病原的检测,且对发病对虾进行了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16S r DNA细菌鉴定方法及浸泡回接感染实验对分离自发病对虾体内的可疑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及毒力测试。结果显示,发病对虾样品核酸检测呈现WSSV强阳性,IHHNV和CMNV为弱阳性,其他4种病原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对虾的胃、鳃等上皮组织中存在WSSV包涵体,头部肌肉纤维出现离散。对分离编号为2901、2902、2903的3株优势可疑病原菌鉴定结果显示,3株菌分别与印度格里蒙菌、交替单胞菌及溶藻弧菌相似,相似度分别为99%、99%及100%。攻毒结果显示,3株可疑病原菌的LC50分别为9.8×107、1.1×108与2.3×108 CFU/m L,各细菌毒力均较弱,非导致对虾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原。研究表明,导致本次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因与混合感染病原WSSV、IHHNV、CMNV有关,其中WSSV感染是造成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主因,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当前养殖日本囊对虾疾病暴发及其成因提供参考。

基于长片段PCR扩增的牡蛎疱疹病毒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下载:90 浏览:514

史杰1,2 白昌明2 李晨2 蔡生力1 王崇明2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为获取2001年低温冻存栉孔扇贝感染牡蛎疱疹病毒(Os HV-1)变异株(ZK2001)基因组序列,并分析ZK2001与其他Os HV-1变异株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利用基于长片段PCR的基因组DNA的扩增和富集技术,获取2001年栉孔扇贝感染Os HV-1变异株的基因组DNA;再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测序。最后分析ZK2001与Os HV-1其他变异株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8个Scaffold。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显示,ZK2001与参考基因组相比存在328个SNP位点,SNP和序列插入/缺失变异是导致Os HV-1基因组序列变异的主要变异类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ZK2001变异株与分离自我国的Os HV-1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与分离自欧洲的Os HV-1μvar及其相关变异株的亲缘关系最远,说明中国和欧洲分布Os HV-1间存在因地理隔离导致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基于长片段PCR的DNA富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增和富集冷冻样本中Os HV-1基因组DNA,并应用于高通量测序。Os HV-1不同变异株基因组序列数据的获取和积累,将为其基因组尺度的基因变异、株系演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等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纳米珍珠膏状面膜的研制 下载:55 浏览:553

童银洪1 陈敬中2 黄海立3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以微米级海水珍珠层粉为原料,用行星式球磨机制备纳米珍珠层粉.用透射、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其平均粒径为(50±2)nm.选择NatramergeTME3作为乳化剂,硅酸铝镁和汉生胶作为悬浮、增稠稳定剂,将纳米珍珠层粉、润肤油与保湿剂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质后可制得纳米珍珠膏状面膜.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下载:334 浏览:3611

黄海添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通过分析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找到影响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原因、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方式,从而找到有效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最佳治疗方式。 方法:在某市三甲医院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共计110名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这110名患者的病因以及治疗情况。 结果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数存在着心血管疾病,其中以冠心病患者最多,而导致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最大原因为患者肺部感染。结论 针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要做到及时发现,对病因了解透彻,找出病发原因,做出诊断,最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样可有效的减少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 下载:43 浏览:463

唐虹济1 张海龙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5年2期

摘要:
城市绿地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重生态功能,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盲目性和规划短视,导致城市绿地面积不足、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研 下载:387 浏览:4050

黄海容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110例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片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BNP改善效果显然要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经过急诊内科常规治疗加以托洛尔片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所取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心功能具有良好改善作用,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的黄海绿潮漂移速度提取研究 下载:73 浏览:487

陈晓英 张杰 崔廷伟 宋平舰 《海洋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静止轨道卫星高分四号(GF-4)具有高时间分辨率(20s)和高空间分辨率(50m)的独特优势。为了挖掘GF-4卫星在海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2016年6月25日1天4景的GF-4卫星影像,利用最大相关系数法(MCC),开展了黄海绿潮漂移速度提取研究,分析了海面风场、潮汐等对绿潮漂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MCC方法可高精度自动追踪GF-4影像中绿潮的分钟级(8~9min)位置变化,绿潮漂移速率和方向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1%和5%;当2景GF-4影像的成像时间间隔增大至小时级(如6h)时,随着绿潮斑块形状的改变,MCC方法绿潮自动追踪的准确性下降。(2)绿潮在1天之中的漂移速率和方向可发生显著变化,当日上午9时黄海绿潮漂移速率均值为(0.36±0.13)m/s,方向以东南向为主,至15时,绿潮漂移速率显著增加至(0.69±0.12)m/s,方向变为东北偏北。(3)绿潮漂移速度与海面风速的相关系数为0.74,绿潮漂移方向为风向偏右;绿潮的向岸、离岸运动与相应时刻的涨、落潮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GF-4卫星数据可为绿潮快速漂移的高精度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桑沟湾沉积碳库年汇入速率的长期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 下载:85 浏览:500

刘赛 杨庶 杨茜 孙耀 《海洋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对取自桑沟湾北西南三根柱样近200a碳来源及埋藏通量的解析,分析了湾内不同站位各形态碳的差异性,进而对全湾碳埋藏进行了估算。湾内环流、贝藻养殖等造成湾内不同区域碳埋藏的差异;桑沟湾总碳(TC)平均量1.79%,有机碳(TOC)平均量0.54%,无机碳(TIC)平均量1.25%,TOC含量相对较小,为海陆混合来源,以陆源有机碳(Ct)为主,大规模人工养殖后,海源有机碳(Ca)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桑沟湾碳埋藏通量平均为228.9g/(m2·a),以无机碳为主要埋藏形式(约占70%),高的沉积速率及生物残骸沉降使桑沟湾养殖区碳的来源及埋藏区别于其他陆架海域。

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现状不足及建议 下载:131 浏览:1339

范彦斌 《中国海洋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我国是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和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但是随着过度开发和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认知的不足,致使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严重的退化,引发各种各样的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也成为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南黄海海洋为例,重点阐述了在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旨在希望可以为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一些参考。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节律 下载:235 浏览:1263

​黄海平 《文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有一定难度,古诗词教学中借助古人创作时使用的古典吟诵在,可以通过音声高低起伏准确把握情感,同时结合经典赏析加深主旨认识,掌握诗词创作艺术,进一步营造诗词创作环境,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创造性吸收。通过部编本初中教材古诗词的举例分析,探讨提升语文鉴赏素养的难点及突破建议。

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 下载:76 浏览:788

黄海彦 潘玉莲 宋德红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在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2例病人,按随机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对2组病患护理差错事故及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距(P<0.05);观察组病患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比常规护理管理更加有效,值得推广。

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下载:83 浏览:870

潘玉莲 宋德红 黄海彦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和护理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一2023年12月于我院门诊初期诊断的抑郁症病人5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都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以 HAMD17为指标,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和4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4.6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基于多传感器与数据通信的家庭智能监护STIC小车设计 下载:122 浏览:1234

郑立博 刘家健 黄海媚 柳铭燕 吴原冶 《传感器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本项目研究与开发STIC(ScienceTechnologyIntelligenceandConvenience)小车项目,通过预先给小车设定的模式的方式来实现良好的自主避障、视频监控、视频通话等功能,让小车在家庭监控、科学勘探、人体识别跟踪、安保等环境发挥其作用。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研究报告《智能家居监控摄像机市场分析与预测》中指出,低于200美元价格点的配备全套软件和服务功能的摄像机将推动智能家居监控摄像机市场的增长,以及从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发展趋势出发,市场对具有智能监控、轻便的产品需求量将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本产品则恰好符合这一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将手机固定在小车上充当小车的“大脑”,遥控方式采用蓝牙手柄遥控以及手机APP遥控,手柄与手机通过蓝牙传输控制数据。小车具有语音控制、远程实时控制和人体跟踪的功能,具有高性价比、高灵敏度、高效能、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其科学性与先进性体现在能自动避障与人体追踪、无线遥控控制技术、精准定位,以上特点也是本项目相比与其他同类产品所具备的优势。产品使用开源机器学习框架TensorFlowLite在移动端设备即手机上部署开源的对象检测模型,通过手机摄像头获取图像数据再由此模型进行人体检测。基于人体检测功能,开发出人体跟踪功能。

探究在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如何利用沟通教育艺术 下载:302 浏览:2834

黄海燕 《中国艺术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管理的主导者,是对班级活动设计与开展的中心人物。面对正步入青春时期的初中学生,班主任要有教育耐心与爱心,要根据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受环境等因素影响易产生不良情绪与不健康心理等问题,以及由此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难度,全面分析学情,提升沟通能力。也就是说,班主任要结合学生表现,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并且采取有效的沟通艺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能融入班级集体,对班级产生归属感,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学习,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班主任要反思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注重沟通教育艺术水平的提高,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的提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