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s)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同时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s)的保有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分布式能源与电动汽车充电桩在配电网中的协同优化配置,成为提升配电网运行效率、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方法,通过综合考虑配电网负荷特性、线路容量、分布式能源出力波动性及电动汽车充电行为随机性等因素,建立了协同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规划分布式能源的接入位置与容量,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布局与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显著降低了配电网的运行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为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制药工程作为保障民众健康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其传统生产方式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1]。绿色化学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化学技术,旨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核心理念是通过原子经济性、无害原料与溶剂使用、绿色催化等原理实现清洁生产[7]。在制药工程中,绿色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绿色溶剂的使用、催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原子经济性反应的设计等领域,显著提升了制药效率与环保性[3]。然而,该技术在应用中面临技术研发成本高、设备改造难度大等挑战,需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政策支持及加强合作等策略加以应对[3]。未来,绿色化学技术有望与新兴生物技术融合,并推动智能化绿色制药工厂的构建,为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9]。
永磁同步电机因其高效、高功率密度等优势,在工业、交通及家电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2]。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由于省去了位置传感器,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系统可靠性,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该系统易受电机参数变化、外部负载扰动及测量噪声等因素影响,导致抗扰动性能不足,进而影响电机的稳定运行和工作效率[3][4]。本研究通过设计新型观测器、采用在线参数辨识方法、引入先进控制算法以及优化信号处理技术等策略,有效提升了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抗扰动性能。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电机在实际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5][6]。
目的:本研究聚焦于血清TSG-6、col-16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及临床意义,展开全面评估。旨在深入剖析这两种生物标志物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演进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为研究主体。同时,择取56例缓解期UC患者与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群体。活动期UC患者依据改良的Mayo评分,细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34)、重度组(n=20)。在历经2个月治疗后,依据临床转归,进一步划分为好转组(n=58)与未好转组(n=21)。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精准测定各组血清中的TSG-6和col-16水平,深度解析这两种生物标志物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内在联系。结果:借助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明确血清TSG-6和col-16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态势。UC组患者血清TSG-6、col-1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血清TSG-6、col-16水平相较于轻度与中度组,呈现出显著增高的特征;好转组患者血清TSG-6、col-16水平明显低于未好转组(P<0.05)。结论:本项研究表明,血清TSG-6和col-16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的关键指标。尤其在判定疾病活动性、预估治疗效果方面,具备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此研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开拓了崭新思路,也为后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筑牢了坚实根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谱)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本实验2024年3月至9月477份抗核抗体检测、抗核抗体谱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结果为研究样本,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评估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76.10%,显著高于单独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6.04%)和抗核抗体谱检测(阳性率70.44%)。统计学分析显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早期发现率,降低漏诊率,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指导。
目的 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采取以目标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入,视2023年1月-6月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2),视2023年7月~12月为观察组(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干预,n=32),比较2组指标。结果 评估导尿管留置、入住ICU与总住院时间,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评估各项措施执行率,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评估满意度,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评估生活质量,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结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实践中,以目标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有益于避免因长时间导尿管留置而引发的相关潜在并发症,缩短留置时间,降低CAUTI风险,改善总体生活质量。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逐渐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关键装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作为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对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需求背景,然后介绍了该技术在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应用现状,包括各类传感器的具体应用及常用融合方法与算法。同时,分析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数据同步、数据处理效率及复杂农田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相应的数据预处理、融合算法优化等解决策略。最后,对新兴传感器技术应用及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中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