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数字化教学赋能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路径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 下载:16 浏览:311
摘要:

思政课是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的重要课程,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数字化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助力思政课教学发展是重要的时代课题。以历史文化为数字化资源的切入点,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探讨数字化如何赋能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路径思考,助力思政课之发展。

以红色文化资源提高党校党性教育成效研究 ——基于云南曲靖市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 下载:125 浏览:1405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活教材”,具有独特的基因、内容、方法和效能优势。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系统性不强、教学形式缺乏创新、教学内容不足、硬实力薄弱、软实力欠缺等瓶颈,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优势,需从局部或者重点关节上逐一突破,增强系统性,创新教学形式,规划内容框架,夯实软硬实力,不断“精耕细作”,释放党性教育的效果合力,以此提高党性教育质效,真正做到引红色文化资源之“源”,活党性教育之“水”。
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震声楼融于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路径方式 下载:61 浏览:797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载体。然而,如何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遗址——震声楼,融入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中,提高少先队员的党性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点。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利用震声楼资源融合于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路径方式,包括资源挖掘、活动设计、实践体验和评估反馈。通过该路径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少先队员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文旅融合背景下曲阜儒家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研究 下载:98 浏览:971
摘要:
建成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诉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指向。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底气所在。曲阜市作为孔子故里,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分析曲阜儒家文化资源保护概况与开发现状,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儒家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创意开发,助推曲阜文旅业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
浅谈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后进生”思想转变的策略 下载:55 浏览:758
摘要: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后进生是每个学校、班级不可忽视的群体,能否对后进生进行科学管理与转化关系到学生群体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因此,探索高中后进生的成因以及管理、转化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中我们依托我县南街村红色文化融入地方普通高中教学,对我校后进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后进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红色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习作教学的融合途径 下载:63 浏览:817
摘要: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既是人文又是工具性,它对丰富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学进程中,我们不能只把语文的重要性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拓展。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继承,则是在语言教育中的外延。初中语文老师要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使红色革命文化在学生的认知中也能更好地继承。
县域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融入高中德育教育的研究 下载:68 浏览:791
摘要:
在知识信息广泛传播的新时代,高中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乡土文化对高中生进行德育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红色文化资源和乡土文化是高中德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提升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策略 下载:64 浏览:756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带领人民创造出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策略进行讨论。
文化润疆视域下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研究 下载:98 浏览:1116
摘要:
当前,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润的方式方法单一、文化与产业融合度低、兵地统筹不足、与群众日常生活二分、体制机制保障不健全等挑战,推进文化润疆成效重点在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立体式传播红色文化、抓牢红色文化浸润群体、推动“红色文化+产业”模式发展、形成体制机制保障等几个方面下功夫,达到对策优化的目的。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下载:98 浏览:1062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红色”教育,既有利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与文化认同,增强其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感。本研究旨在探析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价值与路径,探讨如何有效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设计符合美育教学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下载:96 浏览:1054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珍贵的教材。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的内在本质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化学生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
依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以漯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例 下载:100 浏览:1125
摘要: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核心精神和重要动力,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具备得天独厚的教育价值。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是幼儿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笔者以漯河红色文化资源为例,分析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及途径。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 下载:86 浏览:968
摘要: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遗产,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围绕高校图书馆如何整合、利用及推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探讨,分析其在提升学生历史意识、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研究指出,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可以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流程,提高其教育效果和使用效率。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丰富了他们的学习体验。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文章展示了科技手段在资源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策略,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且深刻的学习环境。
红色文化资源在党校培训中的价值 下载:105 浏览:1133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走过的光辉历程、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发扬的基础与源头。将这一资源应用到党校培训教育中,可充分利用其中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资源去积极引领党员干部,开展更加生动的党性教育,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政治信仰,切实提高了党校培训效果。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研究 ----以扬州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例 下载:92 浏览:1024
摘要:
地方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与物质资源,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地方红色文化基因,有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扬州地区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革命遗址遗迹十分丰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扬州本土红色文化,不仅可以加强本地区学生对当地红色文化的认知,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荣誉感自豪感,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将高中生培养成一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乡村振兴中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路径研究 下载:120 浏览:1299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蓝图中,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不仅是对过往记忆的诚挚尊重与有效传承,更是为乡村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独特魅力的核心要素。本文聚焦于乡村振兴的广阔视域,深入剖析了如何巧妙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助推器”,依托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充分激发乡村内在活力,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构筑起坚实的支撑体系,并持续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探究——以太行山革命老区为例 下载:198 浏览:1953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难的任务还是在农村。”根据“振兴国家,必须振兴农村”的伟大决策,要动员全党全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尤其鼓励具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地区注重资源的开发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在太行山区,中国共产党带领老区人民艰苦奋战,形成了先进的革命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因为其大多分布零散、要素单一,难以成片,且因为山区交通不便,文旅融合不够深入等因素,直接导致太行山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离我们实现太行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目标还相差较远。为此,本文通过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的探析,提出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探索,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帮助太行山革命老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探究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具体实施 下载:87 浏览:1099
摘要: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乡土文化资源不仅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贴合。因此,将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融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及影响力,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投入其中有效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依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下载:216 浏览:2225
摘要:
长期以来,传统的历史课很难反映出地域文化的渗入,有的同学觉得历史的研究与现实脱节,过于单调,以致于对历史失去了兴趣。现在中学历史考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测试,乡土历史也成为学业水平考试的一个考查板块。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历史学习的学习热情都是面临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考素养”的过渡。针对当前我国新时期初中生对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需要,对初中的历史课程进行了研究,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本土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下载:296 浏览:3098
摘要: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是当前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此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为关切的价值传递落脚点。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祖国历史在当地的实物见证,是无言的历史诉说。高中历史课堂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本地地情和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更能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和文化自信思想的认同。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