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专注力促进的研究 下载:127 浏览:1307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专注力的促进效果。方法:共有100多名儿童参与了本次研究,其中36人填写了SNAP-IV量表进行测试。根据量表结果,将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分值超过1分的21人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状。这些被诊断的儿童接受了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行为干预包括教师和家长的行为管理技巧,感统训练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提高儿童感知、整合和调节感官输入的能力。结果:经过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后,参与干预的儿童中,有81%的儿童在SNAP-IV量表中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分值有所降低,表明他们的专注力水平得到了提升。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的专注力具有促进作用。行为干预通过正性强化、暂时隔离法、消退法、示范法、应用行为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提高专注力,而感统训练则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提高儿童感知、整合和调节感官输入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专注力。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专注力水平。
医护一体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血压水平及效果的影响 下载:137 浏览:1433
摘要:
分析医护一体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治疗的7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院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之间,按照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内科护理措施,实验组39例则实施医护一体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功能及遵医行为等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LVEF、遵医行为评分、SF-36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LVESD、LVDD水平、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一体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血压水平,提高心脏功能。
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研究 下载:172 浏览:1818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抽取我院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100例,根据单盲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经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精神症状以及认知功能等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实施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患儿照顾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下载:99 浏览:1004
摘要:
目的 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患儿照顾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及Embase数据库中关于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患儿照顾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3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937例照顾者,其中试验组464例,对照组4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改善癌症患儿照顾者的焦虑情绪[SMD=-0.70,95%CI(-1.26,-0.13),P=0.02]、抑郁情绪[SMD=-0.74,95%CI(-1.35,-0.14),P=0.02]和生活质量[MD=0.55,95%CI(0.15,0.96),P=0.007]。亚组分析发现,个体化认知行为疗法[SMD=-0.38,95%CI(-0.72,-0.03),P=0.03]、团体化认知行为疗法[SMD=-0.87,95%CI(-1.67,-0.08),P=0.03]均能改善照顾者的焦虑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时间>3个月[MD=-0.40,95%CI(-0.69,-0.11),P=0.008]较干预时间≤3个月[SMD=-1.19,95%CI(-3.06,0.69),P=0.22]更能改善照顾者的焦虑情绪。团体化认知行为疗法[SMD=-1.09,95%CI(-1.92,-0.26),P=0.01]较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MD=-0.03,95%CI(-0.24,0.18),P=0.79]更能改善照顾者的抑郁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时间>3个月[MD=-0.41,95%CI(-0.70,-0.11),P=0.007]较干预时间≤3个月[SMD=-1.00,95%CI(-2.52,0.53),P=0.20]更能改善照顾者的抑郁情绪。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癌症患儿照顾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炎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下载:180 浏览:2410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自2021年1月开始研究,截止2022年12月纳入胃炎患者为对象,筛选其中60例进行前瞻性分析。计算机法随机分组,设置为30例的对照组、30例的干预组,前组实施基础性护理,后组实施护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统计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结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胃炎患者身心状态,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我能力、治疗依从性,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
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在喉癌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45 浏览:1177
摘要: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在喉癌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纳为受试对象,共纳入30例患者,经双盲法结果为分组原则将患者依次纳入对照组(n=15,实施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15,实施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评价两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更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GQOLI-74)更高,组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在改善喉癌喉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生存质量与诊疗效果中中优势突出。
膳食营养指导配合行为干预在小儿厌食症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04 浏览:1130
摘要:
目的 分析膳食营养指导配合行为干预对厌食症患儿的实施效果。方法 自我院收治的厌食症患儿中抽取,共抽取42 例参与本文研究,其入院时间范围:2022.9至2023.9,并依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组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膳食营养指导配合行为干预),对比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 护理有效率,对比结果(p<0.05),差异明显,观察组有效率更高;恢复情况,对比结果(p<0.05),观察组食量增加、体重增加、面色红润恢复率均较高;消化道感染发生率,观察组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厌食症护理中运用膳食营养指导配合行为干预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探讨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价值 下载:94 浏览:918
摘要:
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运用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的促康复效果。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结果:施护前FPG、2hPG、HbAlc水平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FPG、2hPG、HbAlc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施护前2组的Morisky量表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Morisky量表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运用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并可更好的控制其血糖水平。
康复行为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104 浏览:1368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行为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3年2月-2024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康复行为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肢体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活动度及下肢活动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分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行为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肢体活动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观察中医保健推拿加饮食行为干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下载:203 浏览:3073
摘要:
目的:小儿厌食症应用中医保健推拿加饮食行为干预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9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儿健脾散)和观察组(中医保健推拿+饮食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厌食症患儿应用中医保健推拿加饮食行为干预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