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UG对卧式聚丙烯储罐壁厚设计的校核 下载:50 浏览:330

邱伟平 姚吉飞 许淳建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卧式聚丙烯储罐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根据力学原理计算罐体厚度,核算许用应力,并调整其壁厚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采用UG软件,根据静力学原理对罐体上各处的最大位移量进行数字化分析,再根据标准进行判定,结果说明了设计计算与UG分析的一致性,从而保证设备的机械强度和应用的安全性。

首批国产07MnNiMoDR钢制3000 m3丙烯球罐在役检验分析 下载:30 浏览:347

柴军辉1 李斌彬1 钱盛杰1 胡健2 胡永3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介绍了首批国产07MnNiMoDR钢制3000m3丙烯球罐的在役检验检测情况,分析了各类表面超标缺陷和埋藏超标缺陷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各类可能产生的超标缺陷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并总结分析了类似设备的检验经验。

影响Scathard-Hildebrand统计热力学理论预测抗氧化剂从聚丙烯中迁移量因素 下载:93 浏览:494

宁慧男 张钦发 刘悦悦 莫宜澄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期

摘要:
Scatchard-Hildebrand理论是一个计算混合体系内分子间作用能(体系的位能)统计热力学理论公式,采用统计热力学理论,可从微观分子结构分析混合体系内的迁移。通过测定4种不同种类抗氧化剂从各种比表面积的聚丙烯塑料中向乙醇等6种不同溶解度参数的模拟液中迁移的分配系数,并将实验值与Scatchard-Hildebrand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研究影响理论迁移量和实际迁移量出现差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迁移阻力是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迁移阻力大小的因素有塑料的比表面积、模拟液的溶解度参数和温度,当比表面积无穷大、模拟液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聚丙烯的溶解度参数、温度越高时实验值与Scatchard-Hilderbrand热力学理论计算值越接近。

丙烯压缩机故障分析与整改措施 下载:79 浏览:472

常亮 《中国设备》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丙烯压缩机润滑油油压差降低联锁停机问题,根据压缩机的工作环境和内部结构进行相应的整改,降低损耗,保证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

深水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剂的配制研究 下载:9 浏览:138

陈卫涛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为解决水下30 m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问题,选取了不同分子量、不同掺量的聚丙烯酰胺以及不同掺量的减水剂(PC),进行了水泥净浆和砂浆扩展度、透明度、pH、浊度、抗压强度、水陆强度比以及混凝土的扩展度、抗分散性以及抗压强度性能检测,以确定分散剂的最佳组成。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1600万、聚丙烯酰胺和PC掺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0.3%和2%、粉煤灰的掺量为17%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抗分散性,而且抗压强度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基于三点弯曲试验的聚丙烯纤维桥接应力研究 下载:77 浏览:430

梁宁慧1,2 曹郭俊1,2 刘新荣1,2 代继飞3 缪庆旭1,2 《新材料》 2020年3期

摘要:
为研究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纤维在混凝土开裂过程中桥接应力的变化规律,选用两种尺寸的聚丙烯细纤维和一种尺寸的聚丙烯粗纤维制备纤维增强混凝土试件,在试件上进行单边缺口梁三点弯曲试验,获得各组试件的荷载-裂缝切口位移曲线和荷载-位移曲线。基于试验结果,采用合成纤维细观拉拔模型,拟合PP纤维桥接应力曲线,并与实测纤维桥接应力曲线作对比,确定对应的PP纤维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细纤维的桥接应力峰值为0. 20~0. 22 MPa,聚丙烯粗纤维的桥接应力峰值为0. 56 MPa,纤维桥接应力随裂缝宽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通过细观拉拔模型中的参数P0、k0、k1,计算PP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桥接应力;粗纤维具有较强的桥接应力,在混凝土开裂后表现尤为突出,能有效抑制宏观裂缝的扩展。

利用聚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氰酸酯树脂 下载:86 浏览:461

翟乐吉 海峰 姚艳梅 瞿雄伟 《新材料》 2019年7期

摘要: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正丁酯(PBA)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粒径为346 nm的核/壳型改性剂(Poly(BA)/Poly(MMA)),简称PBMMA,改变两种单体的质量比分别为:60/40、65/35、75/25、70/30、80/20,以及调整添加量研究其对氰酸酯树脂(CE)的增韧改性效果。结果表明,该种子乳液聚合反应具有很高的瞬时转化率(> 90%)和总转化率(> 95%),且改变核/壳质量比对乳液聚合反应过程没有影响。经透射电镜表征发现,PBMMA乳液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对CE/PBMMA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断裂表面形貌,并利用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CE/PBMMA共混物的分子运动。当核/壳质量比为60/40、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增韧剂PBMMA在基体中均匀分散并出现脆性-韧性转变点。CE/PBMMA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是纯CE树脂的3. 78倍,力学性能与断面SEM观察结果一致。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发泡材料的制备:胶束尺寸对发泡行为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461

郑晓平1 王璠1 吴志昂1 龚莉雯1 包锦标1 王市伟2 《新材料》 2019年7期

摘要: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固态发泡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发泡材料,通过添加两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S-b-PMMA)来调控共混物的胶束尺寸,系统研究胶束尺寸对发泡行为的影响。首先,根据嵌段"自组装"的特性,通过控制嵌段质量比制备出不同胶束尺寸的原始样品。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可知,胶束尺寸随嵌段质量比增加而变大。其次,利用扫描电镜(SEM)探索了胶束尺寸对其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束尺寸对泡孔形貌有显著影响,胶束尺寸过小反而会导致大小孔形貌出现,只有当胶束尺寸与泡孔尺寸为一个数量级时,才能得到均匀分布的泡孔;此外,研究还发现增大胶束含量有助于得到倍率高且泡孔均匀的纳米孔径发泡材料。

含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刷的羽毛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 下载:80 浏览:467

刘新华1,2 储兆洋1 李永1 郑宏亮1 方寅春1 《新材料》 2019年2期

摘要:
采用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的方法,以羽毛表面的溴为引发位点,引发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在羽毛表面自增长,制备含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刷的羽毛接枝共聚物(Feather-g-PDMAEMA)。再以溴乙烷为改性试剂,对其进行季铵化处理,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羽毛接枝共聚物。改性后羽毛的元素含量、官能团、热稳定性、结晶结构、表面形貌分别通过能谱仪(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FT-IR和SEM分析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成功地接枝到羽毛的表面,所得羽毛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最高可达84. 7%; XRD的分析结果显示,接枝聚合后的羽毛的结晶度降低; TGA分析结果显示,接枝聚合后的羽毛热稳定性降低;抗菌测试结果表明,季铵化处理后的Feather-g-PDMAEMA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添加剂对聚丙烯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38

王辉1,2 崔梦冰1,2 闫冬冬1 陈改荣1,2 《新材料》 2018年12期

摘要: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丙烯腈膜,分别以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PVP-K90)、聚乙二醇(PEG-2000和PEG-6000)和有机小分子乙二醇、无机盐氯化锂(LiCl)等六种物质作为制备聚丙烯腈膜的添加剂,含量均为3%(质量分数)。并对聚丙烯腈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水通量、孔隙率、水接触角及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等进行了测试及表征。结果表明:以PEG-2000作为添加剂制得的膜的微孔较多,孔径较大,断面为指状结构,具有最大的水通量和孔隙率,达到436L/(m2·h)和86%;有机小分子乙二醇作为添加剂制得的膜的水通量较低,但对BSA的截留率最高,为9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制得的膜的水接触角较低,最小达到68°,亲水性较好。

高应变率下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 下载:89 浏览:472

梁宁慧1,2 杨鹏1,2 刘新荣1,2 钟杨1,2 郭哲奇1,2 《新材料》 2018年5期

摘要:
采用Φ74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对两种尺寸聚丙烯细纤维和一种尺寸聚丙烯粗纤维单掺及混掺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对比分析粗、细纤维及不同纤维掺量比的多尺寸纤维混凝土试件在五种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强度、动态压缩变形、动态压缩韧性和破坏特征,研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应变率的增加,素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压缩强度、动态压缩变形和动态压缩韧性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在试验应变率范围内,粗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最高,相对素混凝土增幅为132.36%213.85%;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强度增长因子与素混凝土基本一致;掺入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可有效增大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峰值应变和动态极限应变;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极限韧性较高,其中细聚丙烯纤维含量为1.2kg/m3时混凝土动态极限韧性最高,增幅为121.11%。

驱油用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77 浏览:240

孙秀芝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对驱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配制聚合物时转速控制在500 r/min;Fe2+与Fe3+对聚合物黏度影响大;聚合物通过多孔介质时,渗透率越小剪切降解越严重;p H为9时,聚合物黏度最高。为油田配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对提高聚合物驱的效果和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磺化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催化的Beckmann重排反应 下载:32 浏览:329

钟少锋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5期

摘要:
通过静电纺丝和预氧化制备了一种预氧化聚丙烯腈超细纤维(PrePANF),然后与氯磺酸反应引入磺酸基团,获得了一种独特的纤维状固体酸(SPrePANF)。采用扫描电镜仪(SEM)、红外光谱仪(FT-IR/ATR)、X-射线衍射仪(XRD)和元素分析仪(EA)对SPrePANF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预氧化作用使线性聚丙烯腈分子链形成了芳环结构,并通过磺化反应在芳环上引入了磺酸基。Beckmann重排反应催化结果表明:SPrePANF对二苯甲酮肟的Beckmann重排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纤维膜结构使该催化剂可以方便地回收再利用,重复使用4次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MMA-BA-AA共聚反应中单粒径产物影响的研究 下载:23 浏览:241

尚成新1 郭志成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4期

摘要:
选择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稳定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进行共聚合成了MMA-BA-AA共聚乳液。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单体用量和MMA/BA配比对乳液的影响。结果显示,羧甲基纤维素效果显著,既是稳定剂又是接枝底物,CMC用量为0.4%~0.5%,引发剂用量为0.2%~0.35%,丙烯酸AA用量为1%~2%,单体总量应低于45%,MMA/BA配比为1/1~9/7时,制备的乳液较好,且粒径分布呈单峰状态。

甲基丙烯酸接枝纳米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下载:27 浏览:288

朱俊芳1 杨嵘晟1 冯树波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通过酸解法制备纳米纤维素(nCE),再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到纳米纤维素上,得到含有多孔结构的纤维素基水凝胶,并以制备的水凝胶作为吸附剂处理染料废水。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吸附时间、pH、染料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吸附条件。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通过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计算得到了吸附剂对亚甲基蓝(MB)的最大吸附量为1250.00 mg·g-1。

掺杂聚丙烯酸增强钌络合物接枝聚丙烯酸交联纳米粒的电化学发光 下载:42 浏览:438

丁海洋 游思佳 何欢欢 魏同洪 宋天梅 谢洪平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合成了钌络合物接枝的聚丙烯酸(Ru-PAA),以此作为电化学发光(ECL)聚合物。当钌络合物为PAA的16.2%(质量比)时,ECL发光聚合物中钌络合物的接枝量达到了饱和。利用Ru-PAA上残余的多羧基和被掺杂PAA的多羧基,以氮丙啶为羧基交联剂,交联制备了PAA掺杂的ECL纳米粒。在ECL纳米粒内掺杂PAA时,ECL强度会增加,表明非发光的聚电解质PAA能够增强纳米粒内部接枝的ECL组分的电致化学发光。当非发光的PAA掺杂量为1/20时,ECL信号增强了43.2%。同时,制备的纳米粒也表现出了一些良好的性质,包括在长达15天的考察期中粒径和粒径分布的结构稳定性、约20nm的小粒径和良好的水溶性。当然,表面的残余羧基也为生物标记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冻融作用下纤维混凝土韧性和抗渗性能试验研究 下载:75 浏览:437

祁术 洪高燕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通过对3种不同纤维掺量的混凝土试件和普通混凝土试件进行韧性和抗渗性能试验,分析冻融前后纤维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并能避免发生碎裂性破坏。聚丙烯纤维掺量大于30 kg/m3的韧性指标受冻融作用影响较小,冻融前后的抗渗能力均比普通混凝土好,冻融作用对聚丙烯纤维掺量大于30 kg/m3的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不明显。

基于AgNWs的全溶液法制备柔性量子点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下载:74 浏览:433

郑聪秀 徐中炜 薛璐 李福山 郭太良 《光电子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溶液法在柔性塑料衬底上制备轻薄的光电子器件具有低成本、大面积和易操作等显著优势。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AgNWs作阴极的全溶液法制备柔性量子点发光器件。引入PMMA介质层以降低氧化锌表面粗糙度,平衡器件电荷注入,提高器件性能。其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 542cd/m2,电流效率达1.9cd/A。在弯曲状态下,发光均匀稳定,呈半透明器件。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对聚丙烯/硅橡胶界面击穿强度的影响 下载:70 浏览:381

郝春艳1 孟健2 苏展1 于金山1 《电气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正>近年来,聚丙烯作为电缆主绝缘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在电缆系统中,附件内由于结构复杂、电场畸变严重,易引发在主绝缘和附件绝缘界面处的击穿现象。探讨界面击穿的形成机制并找到抑制界面绝缘击穿的方法,对于保障聚丙烯电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等规聚丙烯材料和高温硫化硅橡胶材料为试样,构建界面击穿实。

改善聚丙烯蜂窝夹芯板高温弯曲性能的研究 下载:69 浏览:486

孟姗姗 秦永利 范欣愉 肖鹏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为提高聚丙烯(PP)蜂窝夹芯板的高温弯曲性能,研究了蜂窝板的聚丙烯/玻璃纤维(PP/GF)面层中玻璃纤维长度、聚丙烯(PP)芯层中滑石粉添加量和滑石粉粒径对蜂窝夹芯板高温弯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加工性的前提下,增加聚丙烯/玻璃纤维(PP/GF)面层中的纤维长度,增加蜂窝芯中滑石粉添加量及降低滑石粉粒径,均可提高聚丙烯蜂窝夹芯板的高温弯曲性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