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WTO《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基于仲裁的上诉替代 下载:86 浏览:478

石静霞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中国、欧盟等WTO成员近期达成的《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MPIA),是自2019年12月11日WTO上诉机构被迫停止运作以来,部分成员为应对WTO争端解决危机所取得的最重要进展。MPIA基于DSU第25条设计,其实质在于依托仲裁,替代上诉,并具有临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在上诉机构停摆期间继续维护两审终审并确保裁决约束力的惟一务实及合法选择。上诉仲裁在程序启动和裁决生效两方面体现仲裁要素,从而使其有别于WTO上诉审议;但在仲裁员遴选及组庭、审理程序、法律适用及裁决执行监督等方面,则基本复制了上诉审议程序,显示了其替代上诉的实质,回应解决了参加成员在特殊时期的上诉需求。在制度创新方面,MPIA融入若干提高程序效率的规定,试图在危机背景下回应WTO上诉机制的改革需要。我国在MPIA的谈判和达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须在继续坚持多边贸易体制、寻求长久解决上诉机构危机方法的同时,尝试通过该机制解决涉我WTO案件的上诉问题。

基于CGE的政治争端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以中日2012年“钓鱼岛事件”为例 下载:42 浏览:372

吴先华1 王长源2 郭际3 谭玲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扰动性事件对经贸活动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本文以20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为例,应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评估该事件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钓鱼岛事件"对中国经济系统产生了连锁的负面效应,国内总产出、投资、储蓄、收入等宏观经济变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少。如总产出的损失值约为6380.7405亿元,约占2012年总产值的0.5%。本研究可以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类似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所得研究结果也可为政府有关部门评估政治争端的影响和制定国际贸易政策,以及企事业单位规划外贸战略时提供实证参考。

1936年澳日贸易争端探析 下载:18 浏览:185

王小欧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1936年5月22日,澳大利亚实行"贸易转移政策",旨在"平衡"与所有"客户"的商品贸易,实则给予英国以极大的优惠,对日本的棉制品和人造丝制品进口实行苛刻的关税条件,从而引发两国长达7个月的贸易争端,最终以各退一步而不了了之。此次贸易争端因涉及英国的利益而通常被理解为是澳大利亚"讨好"英国的产物,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对这场贸易争端进行探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而且对认识今天的贸易争端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上合组织内多边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独立建构 下载:64 浏览:363

林一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建构不可一蹴而就,或可通过上合组织探路试金。鉴于上合组织成员国内双边ISDS机制存在代际发展缺陷,现存可用的诸如ICSID仲裁、ECT及EAEU中的多边ISDS机制,均在理念与制度规则层面难以契合上合组织需求,上合组织应建构独立的多边ISDS机制。受尤科斯案警示,上合ISDS机制建构应遵循"上海精神"与变动成本最小化原则,以投资仲裁为主导,通过优化仲裁员选任机制、建立可供选择的常设上诉机构以及吸收并完善透明度规则,促进上合命运共同体共同繁荣。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倡议同根而生,其ISDS机制建构将有助于促进发展战略对接,助力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法治化推进。

边境上的刺探:英国侵藏急先锋大卫·麦克唐纳述评 下载:65 浏览:372

梁忠翠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英国通过武力在中国西藏地区设置了一些官员,麦克唐纳便是其中一位。他旅藏20年,长期任职英国驻亚东、江孜商务委员。麦克唐纳职位不高,但却盘踞于中印边境地区,以"土皇帝"自居。任职后,他提出亚东英国商务委员处租地增设围墙、扩充旅社面积、增修更多旅社等,并将江孜商务委员处打造成为一座小堡垒。他还通过各种方式赚取藏人好感,引诱西藏宗教领袖,窥探西藏情报。麦克唐纳是英属印度政府能动性极高的低级驻边官员,是影响近代西藏局势持续动荡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期同级别中国驻藏官员,表现无法与之匹敌。

论南极条约体系关于南极争端的解决机制 下载:70 浏览:500

郭红岩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南极条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南极的法律地位,但其第4条冻结了各国的南极领土要求,使各国关于南极领土的争端逐渐缓和并搁置下来。从1959年至今,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逐步建立,为各国南极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适用,因其没有明确与南极条约体系的关系,使本来平静的南极又动荡起来,各国在南极活动过程中除了可能的关于南极条约体系解释和适用的争端,还潜藏着因南极领土主张国对南极海域主张"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引发的争端。本文着重分析南极条约体系对南极争端的解决原则和方法,并提出完善南极条约体系在南极争端解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中日海洋争端解决 下载:137 浏览:1369

谭月恒 《中国海洋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中日之间在东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划界及钓鱼岛主权归属上有难以调和的矛盾。由于现有国际法规则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难以通过国际法来解决复杂的领土争端。中日之间客观上存在以“搁置争议”为基石的合作环境,能够有效呼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倡导平等协商的“海洋命运共同体”。为达成合作,双方应建立信任机制,对东海进行合作开发,并且中国自身也需要加强海洋力量建设,在此基础上达成“共同开发”。

论近年北极主权争议的演变及我国的立场与应对措施 下载:159 浏览:2580

黄淋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北极地区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的区域,各国对其主权争夺和利益分配逐渐加剧。北极航道的开辟和气候变化对北极海域冰层的影响,也使北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在通过多种方式推进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利益。中国在这一过程中也在积极参与,并不断加强与北极国家的合作,积极发挥其作用和地位。因此,对于北极主权纷争的新动向和中国在其中的立场和对策,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增进各方的了解和合作,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