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重合闸的影响分析 下载:68 浏览:413

王佼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网之后,网络由原有的单辐射型转变为双端或多端型网络,系统潮流方向随之改变,可能引起继电保护误动、拒动。依据配电网继电保护原理,建立了含DG的配电网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重合闸动作情况进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电网环保经济调度策略研究 下载:74 浏览:491

吴钇宏1 王少雄1 汤德明1 王博2 王颖杰2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针对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将其直接并入电网会给电网带来安全和稳定问题,提出将光伏和水电短期联合的环保经济调度策略。以水电启停迅速来调节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建立一个以水电消耗量最小和网损最小的双目标模型。运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含光伏电站的实际电网系统上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使水电耗水量最小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网损。

基于虚拟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电源功率波动平抑策略 下载:23 浏览:274

张尔佳1 邰能灵1 陈旸2 姚伟2 黄文焘1 赵时桦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储能技术的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联络线功率波动平抑策略。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中热电联供系统的结构特点与电热耦合方式。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控设备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热泵、蓄电池和超级电容。虚拟储能系统是基于建筑物蓄热特性的模型。引入可控设备及虚拟储能系统状态指标,采用加权滑动平均滤波算法确定联络线目标平滑功率;将联络线波动功率在可控设备间分配,并基于设备状态映射表,引入设备修正系数以确定其最终出力。在上海某高校"中意绿色能源实验中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实现电热耦合协调,保证功率波动平抑效果,在满足虚拟储能状态约束的前提下,保证客户的舒适度,延长可控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充分发掘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的控制灵活性,增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综合消纳能力。

新应用场景下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研究 下载:55 浏览:298

田维青 《能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故障时非故障相的电压会升高,无法快速选出故障线路和切除对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与此同时,随着配电网网架结构复杂性变化、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电网数字化和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文中分析了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特性。阐述了小电流接地选线的方法分类以及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综述和分析了新应用场景下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存在和需面临的四方面发展问题,即多种判据融合选线问题、新能源接入的选线问题、基于IEC 61850的新一代选线装置发展问题、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与小电流接地选线技术的适用性和协调性发展。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微电网能量管理分析 下载:23 浏览:255

张国栋1 刘凯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日益扩大。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具有很强的随机性,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了所谓"双侧随机问题",影响安全稳定运行。如何对各种可再生能源进行经济有效的能量管理,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实现微电网运行的整体优化,对包含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建立以综合发电成本最低、环境效益最好作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能量管理的优化研究。以联网运行的含有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为算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了优化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DG接入对微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下载:23 浏览:257

丁婧1 王欣1 郑淑文2 陈宇3 孙仕奇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DG)接入微电网后,微电网由单源变为多源系统,会改变原有网络的潮流分布以及故障短路电流流向,造成原有保护的灵敏度下降,出现误动拒动等现象。分析DG接入位置与接入容量的不同对微电网保护的影响,并在PSCAD软件上搭建微电网模型,接入DG,验证DG接入位置不同以及接入容量不同对微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研究 下载:24 浏览:254

顾水福1 张媛2 陈西颖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对供电可靠性、电压分布、网损均产生一定影响,传统配电网规划方法已无法适用。构建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规划设计体系结构,从电网现状、负荷预测等方面制定主动配电网规划内容,重点研究基于分布式电源风险度出力置信区间的源网荷一体化平衡及网荷协同性规划方法,最后给出主动配电网电气校验方法,验证方案制定的合理性。

新电改背景下售电公司的购售电策略及风险评估 下载:73 浏览:424

罗舒瀚1 蒋传文1 王旭1 杨萌2 王江波2 尹硕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售电公司日渐成为多能量市场的主体。开展多时间尺度购电、合理配置各类能源购电比例及提供差异化售电合同是提高售电公司经营效益和降低风险的核心策略。综合考虑中长期市场及现货市场、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设备等因素建立多时间尺度的多能量市场购电模型,并基于差异化合同建立售电模型;采用概率场景描述可再生能源出力及负荷预测的随机性,并以条件风险价值作为购售电风险评估指标;通过最大化收益及最小化风险损失最终确定购售电策略。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最大程度采购分布式电源电量、科学安排储能设备充放电及提高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精度,均能增加售电公司收益,同时减低购售电风险。

考虑分布式电源影响的分层分区精细化切负荷方法 下载:77 浏览:496

张宇超1 吴文传1,2 李正烁1 袁宇波3 王黎明1,4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直流输电故障或失去大电源时,需要快速切除部分负荷以保持受端系统稳定。传统紧急切负荷策略比较粗放,同时受端系统可能存在大量分布式电源,不恰当的切负荷控制会引起配电网过电压导致分布式电源脱网,从而引起更大停电风险。提出了一种分层分区的紧急切负荷系统架构,将待切负荷配电网划分成若干个分区。针对每个分区,通过本地测量辨识外网等值的模型参数,并建立考虑外网等值的切负荷优化模型。利用二阶锥松弛技术将该模型转化为可被有效求解的二阶锥规划模型。

基于改进型直流潮流算法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模型及其线性化方法 下载:91 浏览:427

范志成 朱俊澎 袁越 吴涵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以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运营商净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多场景多时段耦合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模型。首先针对传统分布式电源规划求解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计及电压和无功功率的改进型直流潮流模型,实现支路潮流方程中电压幅值与相角的解耦,并基于此建立了考虑储能系统和多种主动管理(activemanagement,AM)措施协调优化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模型。其次,在保证模型精度和系统运行物理意义的前提下,引入网损因子法、圆形约束线性化法、McCormick凸包络线法、辅助变量等方法,将原始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优化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启动(warm start)的迭代求解流程以保证模型精度。以江苏省某市经济开发区的15节点系统为测试算例,调用GAMS-MOSEK求解器对规划模型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独立微网的稳定性研究综述 下载:96 浏览:510

万千夏 成军 管霖 吴成辉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独立型微网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性的约束比较大,运行中缺乏大电网的支撑,同时换流器等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都将导致其稳定性问题相较于传统电网具有新的特征,也因此成为了研究的关键。总结归纳了微网稳定性的特点,指出将传统电力系统稳定性定义应用于微网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含高渗透率DGs独立微网的稳定性定义和稳定性分类;分别从小信号稳定性、暂态稳定性和电压稳定性3个方面梳理评述了微网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讨论了保障微网小信号稳定的控制方法和提高微网暂态稳定性的技术措施;最后总结展望了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独立微网稳定性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计及分布式电源注入谐波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下载:77 浏览:499

何瑞江 胡志坚 王天一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注入的低次谐波电流对故障特征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故障条件下暂态零序电流的主谐振频率和衰减振荡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交叉小波变换的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通过线路故障零序电流间的交叉小波变换求出高相关时频区域,并通过平稳性检验鉴别分布式电源注入谐波对交叉功率谱的影响,最终求出高相关时频窗。再对线路故障零序电流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在高相关时频窗中提取零序电流序列进行能量大小比较与相位验证,实现故障选线。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可鉴别注入谐波电流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选线准确可靠且适应性强。

基于FTU检测方法在含DG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的应用综述 下载:21 浏览:176

陈婷 《电气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分析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的关键问题,对基于FTU检测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的矩阵算法和智能优化算法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综述;并提出目前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当前人们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高以及智能配电网快速发展的情况,对未来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动态无功分区与优化方法 下载:81 浏览:500

林少华1 吴杰康2 莫超2 王正卿1 郭清元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所造成配电网电压质量问题一直受到极大关注。针对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所产生的局部区域电压严重偏高问题,提出配电网动态无功分区的方法,构建了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利用锥规划对原优化问题进行了简化并转化为二阶锥规划模型。为解决求解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考虑动态无功分区的求解方法。考虑不同无功分区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特点和运行特性,构建电压灵敏度矩阵,计算确定配电网节点电压变化量,提出电容器组、静止式无功发生器(statle var generator,SVG)等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策略并优化其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无功功率值。分别以IEEE33节点和东莞地区某53节点的配电网为实例进行了计算,验证了无功优化的二阶锥规划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动态分区对配电网无功优化以及电容器组和SVG等无功补偿装置运行策略的影响。

高比例分布式电源与多元化负荷条件下配电网接入标准适应性研究 下载:43 浏览:272

白桦1 吴奎华2 孙充勃3 孔王莺1 邱益林1 《电气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随着我国配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逐渐丰富。为顺应能源改革需求,以实现风电、光伏和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高比例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微电网和电能替代技术对应的多元化负荷接入为目标,通过比较国内外配电网发展现状,横向对比接入规划、设计以及评估环节的国内外标准,基于当前国内政策导向,结合国外分布式电源接入现状,研判新型发用电设施的发展趋势,分析得出现行标准应对的适应性,并提出适应于常规用电负荷与新型发用电设施的标准化工作建议。

基于博弈论的虚拟电厂电源优化配置 下载:73 浏览:474

侯晨佳1 梁海宁2 赵冬梅1 《电力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大量分布式发电资源并入电网是大势所趋。单一分布式发电资源受出力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并网的局限性,虚拟电厂利用多电源集群互补效应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利用博弈论对虚拟电厂电源进行配置,分析风、光、燃、储电源投资商在各种合作模式与非合作模式下的装机情况,对合作模式各参与者收益进行分配。考虑多人博弈下博弈模型更为复杂,可能出现个体理性和整体理性不一致导致整体收益欠佳,结合电源装机占比、参与者风险偏好系数对Shapley值分配方法进行改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含可再生分布式电源参与调控的配电网动态分区实时无功优化方法 下载:79 浏览:504

徐韵 颜湘武 《电力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可再生分布式电源高比例接入,其出力随机性叠加负荷波动性,极大地增加了配电网无功电压调控难度。结合风电、光伏等可再生分布式电源的动态无功调节特性,提出配电网动态分区实时无功优化方法。基于配电网辐射状结构特性,根据支路末端节点性质逆向初步合并,以最大模块度函数为衡量指标进行初始分区,并根据实时运行状态和无功储备约束调整分区,形成可满足动态无功调节的最佳分区方案,然后执行分区实时无功电压调控。最后,以IEEE33节点系统为例通过MATLAB编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日内实时控制与动态分区相结合,有效提高系统无功电压控制快速性和精确性。

计及电热交易的区域综合能源多目标优化配置 下载:81 浏览:481

周钰童1 华亮亮1,2 黄伟1 刘明昌2 《电力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促进电能、热能、冷能等多种形式能源资源的协调配合,实现不同能源间的互补互济和高效利用,提出一种计及电热能量交易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将系统与电网热网的能量交互费用纳入总成本,优化目标为综合考虑系统经济性、环保性、可靠性及交互功率波动的多目标函数,基于能源集线器优化区域内各供能设备容量,结合分时电热价和典型日系统经济运行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通过某园区算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合理避免系统规划阶段因决策因素单一导致的局限性,从而为实际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考虑时序特性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 下载:82 浏览:501

许珊 李扬 《电力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分布式风电、光伏电池等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以及系统负荷功率的随机性和时序性波动为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利用全年各季节各时段历史数据,基于多场景与时段划分的方法对配电网各时段风速、光照强度和负荷大小建立概率分布模型,以包括配电网运行商收益与修正的电压质量改善指标在内的综合效益为目标函数,对各时段采用机会约束规划方法建立考虑时序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模型。以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作为算例,采用精英策略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规划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同时表明合理的分布式电源配置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环境以及电压质量效益。

基于负荷聚集商的多家庭能量管理系统建模 下载:81 浏览:500

姬源 黄育松 《电力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合理规划家用电器的工作计划,降低家庭用户购电费用。然而单个家庭的负荷调节能力有限,难以做到最大化消纳光伏发电能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包含多个家庭用户的能量管理系统模型。通过负荷聚集商协调多个家庭用户的用电计划,从而降低用户的购电费用。在本模型的算例中,家庭用户购电费用降低的同时实现负荷聚集商的盈利,验证了本模型的可行性。通过算例中不同情境的对比,说明了本模型能够更多地消纳本地光伏发电,降低用户用电成本。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