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方术到教化:汉魏六朝官吏生祠意义的转化 下载:63 浏览:239

李彦楠 《国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从官吏生祠的分布范围与祠主事迹来看,两汉时官吏生祠具有明显的神仙方术色彩。同时,为官吏立生祠举动很大程度上是民间自发行为,并未得到朝廷正式承认。随着儒家意识形态的扩张与朝廷多次禁淫祠行动,魏晋时官方视野下的生祠意义发生了改变。官吏生祠的方术色彩受到了极大削弱,教化色彩逐渐浓重。至南北朝时,虽然为官吏立生祠行为受到了中央朝廷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也意味着官吏生祠取得了正式身份,得以彻底同地方"淫祠"相区别。由此,生前立祠与死后立祠行为基本混同,官方视野下的生祠不再具有特殊性。

教育艺术:教学中的催化剂 下载:157 浏览:2657

姚富昌 《当代艺术》 2023年10期

摘要:
教育技巧的创造性发挥,达到随机应变、运用自如的程度,并且同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进入心灵愉悦的境界,促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就是教育的艺术。新的教育理念以及素质教育对现在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中小学教育的担子比以往想象的要更重,而不是更轻。怎样在学生毕业的时候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而不是为了应付考大学),怎样使学生在校时,在心理上、态度上做好迎接变幻一生的准备;怎样使大学生也明白这一点,因而扮演促进而不是障碍角色,实在是教育的当务之急。”如何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要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最大潜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借助的催化剂——教育艺术是值得我们探究与运用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