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生儿呼吸评分联合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下载:24 浏览:253

陈志凤 伍少霞 谭葵欢 卢燕玲 丁月琴 李锐钦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评分联合气管插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加拿大重危新生儿急症监护教程中的呼吸评分量化指导INSURE技术的应用,对照组根据临床情况以经验判断INSURE技术的应用,比较两组患儿的PS使用率、机械通气率、总用氧时间、INSURE技术应用率和失败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共纳入150例RDS早产儿,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产前应用激素及ⅢⅣ级RDS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率、总用氧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INSURE技术应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使用率、INSURE技术失败率、住院时间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呼吸评分量化指导早产儿RDS治疗可明显提高INSURE技术的应用率,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缩短用氧时间,降低患儿住院费用。 还原

早产儿呼吸支持药物应用的几个里程碑 下载:14 浏览:142

杜立中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增加,呼吸衰竭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重要问题。早产儿呼吸支持的手段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种呼吸支持措施中,药物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药物治疗促进早产儿现代呼吸支持的简要历史和主要贡献。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技术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342

陈正 杜立中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救治技术的日益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呼吸支持作为早产儿急救的重要手段,其治疗理念也在不断进步。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辅助呼吸模式,利用膈肌电活动(EAdi)控制通气,使呼吸触发和辅助通气保持最大程度同步。目前NAVA技术已在国内外临床逐步开展,文章就其原理和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相关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分析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出生后糖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评价 下载:15 浏览:155

杨传忠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糖皮质激素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防治中有积极作用。出生后早期静脉使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可能对存在宫内炎症反应的早产儿有益,但需注意短期副反应,如消化道穿孔等;地塞米松(DEX)目前主要考虑在出生后2~3周不能撤离机械通气、有发展为严重BPD可能的早产儿中应用;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或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治疗可以减少BPD的发生,但其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估。未来的研究方向需注意对更低剂量、更短疗程和更有效的给药方法的研究,采取个体化治疗,以其达到最大的效益风险比。

无创高频通气技术在早产儿的应用 下载:14 浏览:159

史源1,2 朱兴旺1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无创高频通气(NIHFV)是利用鼻塞、鼻咽管或面罩替代气管插管进行高频通气的一种新兴无创通气支持模式。NIHFV结合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高频通气(HFV)的优点,具有持续维持肺泡稳定,更有利于清除CO2,压力伤更小,不需要同步技术等优势。小样本研究表明NIHFV可作为其他无创通气失败后的营救性治疗从而避免和延迟气管插管,但是目前临床资料有限,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LISA/MIST技术与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预后 下载:42 浏览:421

朱佳骏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minimally invasive surfactant treatment,MIST)]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的创新,该技术以细管替代气管插管,通过患儿有效自主呼吸,完成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该技术降低气管插管对气管黏膜损伤的风险,避免了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过程中正压通气过程。因此,该技术可视为早产儿肺保护策略的一部分。相关meta分析结果提示:LISA/MIST技术可减少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早产儿死亡率、36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然而,该技术的细节操作流程并不十分统一,需要继续完善和标准化。研究目的明确、设计合理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值得期待。

早产儿目标血氧饱和度范围的争议 下载:14 浏览:160

陈超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氧疗是危重早产儿救治的重要措施,但不恰当的氧疗会导致早产儿不良预后的发生,氧疗是否适当主要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是否发生低氧或高氧损伤。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早产儿目标血氧饱和度范围进行了许多研究,但结果有较大差别,对早产儿最合适的目标血氧饱和度范围仍未有定论。最近10年来,针对早产儿血氧饱和度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生后早期使用较低血氧饱和度可以降低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但病死率会有所升高。

咖啡因在早产儿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下载:14 浏览:142

杨晓燕 母得志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衍生物,在体内通过非选择性地抑制腺苷受体而产生多种药理作用。在早产儿,咖啡因主要用于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的防治。研究显示,除减少AOP的发生外,咖啡因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均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早期使用咖啡因可为早产儿带来远期的改善。因此,咖啡因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保护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论证。

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278

王杰三 陈志君 赖春华 杨冰岩 《诊断医学》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51例和B组49例。A组在母乳喂养中给予母乳强化剂喂养,B组给予配方奶喂养。对比两组早产儿体格生长情况、血钙与血红蛋白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身长增长速率0.64±0.06cm/w、头围增长速率0.96±0.06cm/w和体重增长速率9.47±1.32g/kg·d高于B组的0.55±0.04cm/w、0.84±0.03cm/w和8.89±1.22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钙水平7.72±0.84mg/d L和血红蛋白水平12.32±1.77g/L,Hb相近于B组的7.90±0.82mg/d L和12.29±1.48g/L,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B组为2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加用母乳强化剂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且不会造成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可作为首选喂养方式加以推广。

双胞胎早产儿实施同床照护的效果观察 下载:59 浏览:497

许虹艳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双胞胎早产儿实施同床照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双胞胎早产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对早产儿。观察组双胎早产儿予以同床照护;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身长、头围、体重增长,睡眠、觉醒状态及疼痛哭闹停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易形成生后稳定的睡眠或觉醒,疼痛哭闹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头围、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同床照护作为早产双胞胎发育支持性照护,使患儿更有安全感,安静睡眠时间延长,降低早产儿的疼痛反应,促进生长、发育。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的可行性分析 下载:83 浏览:443

张娟 季卫刚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可行性。方法:取2015年7月-2017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38例NRDS患儿,所有病例均给予固尔苏,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机械通气参数变化情况。结果:给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用药后2、6、12 h患儿动脉血PaO2、pH与PaCO2指标监测结果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时间点,患儿机械通气参数FiO2、PIP、PEEP、RP与用药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无患儿死亡,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固尔苏治疗NRDS,有助于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显著降低机械通气参数与病死率,可在本病症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亲育儿认知水平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491

陈瑾 高玲珊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亲育儿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60例早产儿及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30),对照组早产儿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早产儿母亲的育儿认知水平。结果:两组早产儿出院前的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院6个月的身长、体重、头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出院前相比,两组出院6个月的ASQ-C评分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出院6个月的ASQ-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母亲出院6个月的各项育儿认知评分(疾病防护、日常照护、康复、社会服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母亲的育儿认知水平,促进早产儿的体格、智能发育。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下载:22 浏览:354

王燕1 崔慧敏1 李胜玲1 孙彩霞2 李宁涛2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8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NICU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早产儿随机分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口腔运动干预组、对照组。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接受3 min口腔刺激、2 min非营养性吸吮和2 min口腔支持;口腔运动干预组接受12 min口腔刺激和3 min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接受常规发育支持护理。观察记录并比较3组早产儿喂养表现、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后第1、2、3、4天的喂养效率和喂养成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且不增加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塑料薄膜包裹预防新生儿低体温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下载:10 浏览:444

邢丽云 黄丽华 2019年7期

摘要:
系统评价塑料薄膜包裹对新生儿保暖效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新生儿保暖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塑料薄膜包裹应用于新生儿保暖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所得文献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查,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 83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塑料薄膜包裹组早产儿进入NICU时低体温发生率[RR=0.71,95%CI (0.64,0.79),P<0.01]、进入NICU时体温[MD=0.60,95%CI (0.47,0.72),P<0.01]、进入NICU时发热发生率[RR=4.09,95%CI(2.12,7.88),P<0.01]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度或Ⅳ度脑室内出血发生率[RR=0.92,95%CI(0.65,1.32),P=0.660]、出院前病死率[RR=0.75,95%CI(0.53,1.08),P=0.120]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塑料薄膜包裹能减少早产儿进入NICU时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进入NICU时的体温,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早产儿保暖方法,但有引起发热的风险;塑料薄膜包裹不能降低早产儿Ⅲ度或Ⅳ度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出院前病死率。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1 浏览:408

丁文雯1 向奕瑾1 马佳莉1 张莹2 2019年4期

摘要:
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与Fenton(2003)早产儿生长曲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探究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3例VLBW早产儿,其中106例随访至校正月龄3个月及以上。与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VLBW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月龄6个月时,VLBW男婴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喂养月龄大、全经口喂养月龄大、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其体重发育不理想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P<0.05)。校正月龄12个月时,VLBW女婴头围发育与母亲年龄和校正月龄6个月纯配方奶喂养有关,其体重发育不良与母亲年龄有关(P<0.05)。VLBW男婴头围发育不良与开始经口喂养及全经口喂养胎龄大有关,其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有关(P<0.05)。结论尽早过渡到全经口喂养,住院及随访期间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对VLBW早产儿体格生长起积极作用,提示患儿NICU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喂养指导的重要性。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3 浏览:426

丁文雯1 向奕瑾1 马佳莉1 张莹2 2019年3期

摘要:
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与Fenton(2003)早产儿生长曲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探究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3例VLBW早产儿,其中106例随访至校正月龄3个月及以上。与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VLBW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月龄6个月时,VLBW男婴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喂养月龄大、全经口喂养月龄大、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其体重发育不理想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P<0.05)。校正月龄12个月时,VLBW女婴头围发育与母亲年龄和校正月龄6个月纯配方奶喂养有关,其体重发育不良与母亲年龄有关(P<0.05)。VLBW男婴头围发育不良与开始经口喂养及全经口喂养胎龄大有关,其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有关(P<0.05)。结论尽早过渡到全经口喂养,住院及随访期间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对VLBW早产儿体格生长起积极作用,提示患儿NICU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喂养指导的重要性。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NICU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0 浏览:422

赵宏 钟春霞 宋霞梅 王斌 陈剑锋 廖小妹 陈欣欣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选择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41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19)。实验组在患儿确诊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时家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陪护,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参与患儿的照护,进行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和早期干预等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由护士完成护理工作,家长每周3次、每次1 h隔窗探视。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前1 d家长的焦虑水平,出院后第3天、第7天、2周及4周时家长的随访依从性及患儿体重增长情况。结果实验组家长在出院前1 d的焦虑水平、出院后第3天、第7天、4周的随访依从性及患儿出院后体重增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提高家长的照护能力,降低家长的焦虑水平,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出院后的随访率和生存质量。

水胶体敷料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观察 下载:23 浏览:384

陈蕾 孙爱莲 郭荣春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水胶体敷料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青岛某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40例患有新生儿硬肿症的早产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水胶体敷料贴于硬肿部位,3~4 d更换1次,直至硬肿消失。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的体温、反应及硬肿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治愈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总治愈率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温恢复时间及硬肿消失时间分别为(38.25±17.33)h和(3.05±1.00)d;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及硬肿消失时间分别为(57.35±32.21)h和(4.65±1.5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水胶体敷料贴敷于早产儿的硬肿部位,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皮肤硬肿时间,促进患儿体温恢复,改善治疗效果。

粪便人β-防御素检测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97 浏览:482

郭静 金娟 孙慧清 康文清 张耀东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粪便人β-防御素1(HBD1)和人β-防御素2(HBD2)在疾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1例NEC早产儿(NEC组)以及38例排除NEC的早产儿(对照组)入院首日、确诊后2 d及出科当日的粪便标本,分析NEC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时间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及粪便HBD1和HBD2含量的差异。结果 NEC组入院首日及确诊后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EC组入院首日、确诊后及出院科当日的粪便HBD1、HBD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NEC组重症患儿粪便HBD1和HBD2含量明显低于轻症患儿(P<0.05)。结论 NEC患儿粪便HBD1和HBD2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或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NEC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13 浏览:506

栾丹丹1 于秀荣2 王云芳3 刘永云4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及乳汁分泌规律,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2例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调查法对早产儿母亲在患儿住院期间的泌乳量进行连续测定,并应用早产儿母亲泌乳相关因素综合问卷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对产后第1~7天与第8~14天泌乳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泌乳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的住院早产儿母亲在产后14 d内的泌乳量呈上升趋势,第14天泌乳量为(535.43±265.97)ml,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为(68.23±26.42)h;第4天泌乳量与第14天泌乳量相关系数为0.707 0(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泌乳Ⅱ期启动时间、EPDS得分、早产儿出生胎龄、产妇年龄是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母婴分离期泌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泌乳量少,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晚、延迟率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关注产龄较大、早产儿出生胎龄较小、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EPDS得分较高、泌乳Ⅱ期启动延迟的产妇,并给予及时、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母婴分离期泌乳量和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