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非晶合金零件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87 浏览:417

丁华平1 龚攀1,2 姚可夫3 邓磊1 金俊松1 王新云1 《新材料》 2020年6期

摘要:
非晶合金作为一种结构不同于传统晶体金属、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关注的热门领域。近几十年来,非晶合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制备工艺都取得了巨大进步,非晶合金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正在逐渐由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推动科技发展。一种新材料想要最终走向商业应用,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生产率、低成本的零件成形技术。但是非晶合金的制备需要较快的冷却速率、高真空、高纯原料等苛刻条件,成本相对较高。同时非晶合金在室温下强度高、脆性大的特性使其难以机加工,热塑性成形时又极易发生晶化,难以成形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零件,这严重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针对非晶合金的特点开发相应的零件成形技术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非晶成形能力较强的合金体系的出现,相应的非晶零件成形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非晶合金的零件成形技术主要包括铸造成形、热塑性成形、焊接、粉末烧结、增材制造技术等,成形零件的尺寸极限跨及纳米至厘米尺度,复杂程度、制备和成形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但是每种成形技术都在成形效率、尺寸、性能、成本等方面有些许局限性,难以完全实现非晶合金零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本文简要综述了目前非晶合金铸造成形、热塑性成形、焊接、粉末烧结、增材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成形技术的优缺点及非晶合金成形的难点,最后指出外加能场复合、多种工艺复合的复合制造方式将是非晶合金零件成形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动态载荷下7005铝合金力学行为及数值模拟 下载:84 浏览:463

徐从昌1 叶拓1,2 唐明3 郭鹏程1 唐徐1 吴远志2 李落星1 《新材料》 2019年8期

摘要:
本工作研究了7005铝合金在应变速率为(1~5)×103s-1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7005铝合金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了材料的Johnson-Cook本构参数;应用ABAQUS软件,研究了高应变速率下的帽型试样的绝热剪切变形历程。数值模拟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温度场的计算为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组织是否发生动态再结晶提供了依据,当应变速率为15 000 s-1时,在120~240μs内,相比初始温度,试样的平均温升达到405℃。通过对冲击后试样的微观组织观测发现,绝热剪切带中有大量的等轴晶,具有典型的再结晶组织特征。7005铝合金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变形温升和动态再结晶软化行为,将为其在汽车碰撞构件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作用。

碳纳米管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方法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35

朱平1,2 邓广辉1 邵旭东3 《新材料》 2018年1期

摘要:
碳纳米管(CNTs)作为性能优越的新型纳米材料被广泛用于增强基体材料,但是其易团聚且难以分散,使得实现其在基体材料中的均匀分散成为研究的重点。详细介绍了CNTs在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分散方法与分散机理,并比较了各种分散方法的优缺点。重点论述了超声时间、酸处理时间、表面活性剂种类与掺量等因素对CNTs分散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评价CNTs分散效果的表征方法。将CNTs均匀分散到水泥基体中,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

挤压态6013-T4铝合金在动态冲击载荷下的变形行为及其微观机理 下载:60 浏览:419

叶拓1,2,3 吴远志1,3 刘安民1,3 唐徐2 李落星2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使用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进行挤压态6013-T4铝合金的室温动态压缩实验,应变速率为1×103~3×103 s-1。结果表明,6013-T4铝合金在动态压缩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和正应变速率敏感性;随着应变和应变速率的提高位错密度增大,在高应变速率和大应变量变形后试样的位错塞积显著。在相同的变形条件下0°方向试样的应力总是最高,而45°方向试样的应力最低。挤压态6013-T4合金的主要织构类型为{112}<111>和{110}<111>。对于{112}<111>织构,0°、45°和90°方向的最大施密特因子分别为0.27、0.49和0.41。对于{110}<111>织构,最大施密特因子分别为0.27、0.43和0.41。0°方向的施密特因子最小,使该方向的应力水平较高。在相同的应变速率和应变量条件下动态压缩变形时,0°方向试样的位错密度更高。在冲击件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中有必要考虑材料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力学性能各向异性以及微观组织的演变。

汽车车身控制器输出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下载:427 浏览:3273

​黄俊 《电路系统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车身控制器(Body Control Module,简称BCM)作为整车电气系统核心零部件,实现了整车电气系统大部分功能,诸如外部灯光、内部灯光、门锁、电动车窗、车身防盗以及后除霜等多个系统的控制。因此BCM控制的负载包括不同类型,如车灯负载、电机负载、LED指示灯等。现以某自主品牌汽车车身控制器为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浅析BCM开发过程中输出电路的设计方法。

汽车车身机械工程材料选用与成型技术研究 下载:213 浏览:2180

崔冬桂 《材料科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在新能源浪潮之下,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赛道更替、得到了迅速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在全产业链上大举扩张,整车制造中所用零部件上“国产标签”越来越多。但同时,强大汽车工业体系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相比德美日等汽车工业传统强国,中国在汽车制造工艺方面还有很多欠缺需要弥补。

汽车车身冲压件材料利用率提升方案的研究 下载:290 浏览:3017

李川1 汪超2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在汽车行业逐步进入薄利时代的今天,降低成本费用是挽救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对于车企而言,唯有挖空心思降低成本,才能真正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一台汽车,60%以上的零部件都是冲压件。而影响冲压生产成本的各要素中,生产原材料费用占比最大,约占70%。因此提高生产原材料利用率对整车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