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信息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 下载:19 浏览:202

唐川1.2 李若男2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疫情防控阻击战随之打响,信息科技协助疫情防控纷纷付诸实践。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科技在我国疫情防控中的创新应用,探讨以美国、加拿大、韩国、以色列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应用信息科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应举措,鼓励各方利用信息科技,全面支撑疫情预警、监测、防治和社会治理等工作。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疫情预警技术应用;建立高效、多向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客观认识信息科技效用;加快发展协作型机器人技术及深化信息科技应用。

日本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两大医学机构介绍 下载:24 浏览:217

惠仲阳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2019年12月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国,日本同样受到波及。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是日本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线力量,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是日本最高水平的医学研究机构,二者在COVID-19疫情出现后发挥各自职能和作用,开展疫情分析、病毒检测、患者救治、防护办法指导、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活动,为日本应对疫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愿景和使命、发展历程、组织结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介绍了两大机构的情况,分析其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保持针对传染病防控的建制化医疗队伍、长期稳定地支持传染病基础和应用研究,对于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载:53 浏览:364

陈明曼1 任宏2 陈其荣3 张应青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通过设计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调查,共收集了185份有效样本数据,从在建项目与企业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当前疫情对施工企业的影响。结果发现,疫情对在建项目的工期、成本和企业的市场、业务、经营、人员流失、员工工作状态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揭示出疫情之下施工企业面临着项目管控难度大、企业生产经营难、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应急防控与风险管理水平低、供应链难保障等主要困境。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加快施工企业渡过难关,使得建筑业成为对冲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四力”维度下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与方法——基于新冠肺炎一线报道的实践 下载:68 浏览:378

严园园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牵动着国内外人民群众的心,本着求真务实、疫情优先的原则,江苏新闻广播采访团队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奔赴疫情前线,客观真实的全面报道疫情新闻信息。本文以"四力"为维度,多视角剖析疫情报道全过程,探索"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与方法。

媒体融合环境下疫情期间健康传播效果研究 下载:66 浏览:388

张浩翔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媒体融合是打好新型冠状病毒"防疫"仗的主力军,健康知识的精准、快速、有效传播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到了曙光。媒体融合环境在这场公共卫生"战役"中做出了哪些贡献,又有哪些缺陷?笔者对媒体融合环境下健康传播现象、效果特征和效果提升对策进行了研究,全面了解媒体融合特点,优化媒体融合环境,增强融媒体的传播力量。

后疫情时代城市分级诊疗体系:改革方向与治理策略 下载:29 浏览:209

张录法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事关医改的成败,虽经多年的改革仍存在很多的突出问题,其严重性和紧迫性在新冠疫情下更加彰显。本文首先分析了分级诊疗体系的价值基础,阐释了理想分级诊疗体系的运作模式,进而阐释了分级诊疗体系中涉及的主体及其核心利益诉求;然后,基于利益相关者框架分析了当前分级诊疗体系主要问题的形成机理;探究了新冠疫情对分级诊疗体系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从不同利益主体视角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分级诊疗切实奏效的综合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分析 下载:25 浏览:315

董靓媛 于腾凯 胡文平 李铁成 李晓明 张蕊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前后2个月某省级电网运行数据,分析疫情对电力供需及调度运行的影响,并结合历年GDP与负荷变化趋势,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建立负荷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各季度高峰负荷,为某省级电网运行方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公共卫生事件中科技新闻报道伦理失范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中“双黄连”相关报道为例 下载:55 浏览:380

曹瑞琪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摘要: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主体,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社会整合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当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涉及科学知识的新闻时,一旦出现错误不仅会干扰普通公众的决策,更会给防疫抗疫的部署工作带来麻烦。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科技新闻报道为例,分析在该事件中媒体存在的伦理失范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指出媒体产生伦理失范的原因,最后为媒体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避免报道误区提供一些建议。

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舆情分析——以对日本核心报刊社论的考察为例 下载:47 浏览:394

李轶豪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6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日本三大报纸社论的梳理,分析总结随着新冠疫情变化日本舆情关注点的转移趋势。在疫情初期,由于对新冠病毒缺乏了解,以呼吁提高警惕为主。随着疫情严重的中心从中国向欧美等地转移,舆情关注点也呈现出中国-欧美-发展中国家的移动趋势。从日本报纸针对中国的社论中可以看出,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并没有改变对中国的固有印象和评论视角。为主动塑造在国际抗疫活动中的形象,中国媒体应主动出击、引导舆论、掌握话语权,善用"借力打力",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下传媒发展路径 下载:59 浏览:381

姚璁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移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眼球经济时代",早已不是20年前的二维或三维媒体世界。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暴发,舆论关注,媒体聚焦,至今热度未减。新闻媒体也以最高规格的礼遇来将疫情报道推向高点。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传媒的优势逐渐明晰、显现,同时这次疫情让人们对媒体认知的行为和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社交习惯发生了变化,导致媒体行业的格局逐渐发生变化。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在融合的时期发生的特殊疫情,恰恰放大了传媒行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也带来了更多思考,本文就新冠肺炎疫情下传媒发展路径展开讨论。

新冠疫情初期央视舆论引导策略评析——以《新闻1+1》为例 下载:61 浏览:367

曹欣怡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3期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1+1》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许多关键性信息均从该节目向全社会发布和传达。央视迅速、及时回应公众关心的话题,确保了疫情相关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的权威、理性与客观。在净化谣言、匡正视听、安抚民心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文以极具代表性的个案研究着手,着重从新闻媒介的引导策略进行分析,试为今后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的制定提供相关思路。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对医生角色行为的道德判断研究 下载:33 浏览:220

潘峰1,2 徐科朋3 许燕4 崔丽娟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2020年初,在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重大疫情,医生是战"疫"的重要角色,也是最受关注的职业群体。这次疫情是否改变了以往因医患矛盾而引发的大众对医生的道德判断?本研究采用徐科朋(2019)编制的道德判断材料,以非医护专业大学生为被试,用实验法分别比较了疫情前和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判断。结果发现:(1)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公平行为上的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中,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关爱、忠诚、权威行为上,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前。(2)在整体不道德行为上,疫情中大学生均对医生的评价比对照组严格。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背叛、颠覆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宽松。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伤害、背叛、堕落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严格。(3)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整体不道德行为和各维度不道德行为上的评价较疫情前均更加严格。

新冠疫情下过度胜任教师会进行知识共享吗?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的链式中介作用 下载:10 浏览:174

赵慧军 刘西真 李岩 《心理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教育部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本文以人-环境匹配理论为基础,探讨疫情之下过度胜任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采用126份一线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应用bootstrap进行了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过度胜任感较高的教师会产生更多的知识共享行为;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在过度胜任感影响知识共享行为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角色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还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成果深化了过度胜任感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行为作用机制的认识,在重大社会事件下探索过度胜任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学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国物理实验教学及中美情况对比 下载:86 浏览:269

乐永康 《物理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新冠疫情下,中美两国的大学物理教师群体都在努力,以使物理实验教学所受的影响能尽量地小一些。作者基于美国"高年级实验物理协会(Advanced Laboratory Physics Association,简称ALPhA)"邮件群里的讨论内容概括美国同行们正在开展的努力,并和国内大学物理实验圈里开展的"物理实验线上教学"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比较粗浅地分析了疫情下中美物理实验教学的异同。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即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政策建议 下载:54 浏览:379

费太安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呈全球化持续传播,从内外两方面深度冲击我国经济。宏观应对政策既要有短期的应急之策,更要着眼长远影响,研究储备长久政策手段。即期重点是对市场主体和困难人群的有效识别和施救,同时在国资上挖掘和创新,财政增收减支,削减风险。中长期需立足国内市场,在产权和人力资本领域挖掘巨大改革红利,激发三类人活力,加快数字经济新动能发展、培育绿色都市圈形成经济新增长极。

防疫停工期间企业工资危险负担问题及解决方案 下载:54 浏览:383

侯玲玲 《法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我国采取了最高级别的疫情防控措施,这种基于公共利益保护需要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有其合法性与合理性,但是该行为所导致的劳动给付不能,产生了企业是否负担停工工资危险的争议。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而言,疫情防控期间劳动行政部门对停工工资危险负担的相关政策,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存在扩大大规模失业风险之隐忧。针对此问题,剖析停工工资危险负担的原理,同时参酌国外疫情停工工资危险负担的立法经验,可得出我国劳动给付不能时工资危险负担机制应回归劳动关系之债的本质的结论。因企业原因受领迟延而致劳动给付不能的,企业应负有工资续付义务。基于社会安保需要,企业基于法定免于劳动给付义务而负有工资续付义务的,应当区别于提供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数额。此次因国家行为导致的停工不应归结于企业原因导致的劳动给付不能。为了确保就业稳定和提供劳动者生活保障,建议设立特殊情况下的劳动合同中止制度,并与失业保险机制实现连接,将劳动合同中止情形视为失业,纳入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由失业保险救助金代替工资的生活保障功能。

邮轮旅游经营者法律定位分歧的破解——以《旅游法》《海商法》的制度冲突为视角陈琦防疫停工期间企业工资危险负担问题及解决方案 下载:52 浏览:405

侯玲玲 《法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我国采取了最高级别的疫情防控措施,这种基于公共利益保护需要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有其合法性与合理性,但是该行为所导致的劳动给付不能,产生了企业是否负担停工工资危险的争议。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而言,疫情防控期间劳动行政部门对停工工资危险负担的相关政策,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存在扩大大规模失业风险之隐忧。针对此问题,剖析停工工资危险负担的原理,同时参酌国外疫情停工工资危险负担的立法经验,可得出我国劳动给付不能时工资危险负担机制应回归劳动关系之债的本质的结论。因企业原因受领迟延而致劳动给付不能的,企业应负有工资续付义务。基于社会安保需要,企业基于法定免于劳动给付义务而负有工资续付义务的,应当区别于提供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数额。此次因国家行为导致的停工不应归结于企业原因导致的劳动给付不能。为了确保就业稳定和提供劳动者生活保障,建议设立特殊情况下的劳动合同中止制度,并与失业保险机制实现连接,将劳动合同中止情形视为失业,纳入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由失业保险救助金代替工资的生活保障功能。

应对SARS疫情冲击的经济政策及其启示 下载:64 浏览:452

王梅梅 赵学军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2003年,为应对SARS疫情的冲击,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经济支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扶持企业生产,政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航、旅游、商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阶段性贷款贴息。在金融政策上,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维持适度充裕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延展债务,确保其正常经营。这些支持性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复苏。但支持性经济政策也存在一些后遗症,固化甚至是强化了当时亟待完善的经济结构,造成了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迟滞了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当前中国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当年的SARS疫情,但应对SARS疫情的经验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下载:68 浏览:449

武鑫锐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新冠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冲击,这些冲击既有消费端的直接损失,也有因复工复产延迟而引致的产能利用不足而产生的间接损失,更有因疫情蔓延所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部分环节受阻以及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逆向冲击。即便如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是暂时的、短期的,它一方面消耗着真实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创造着GDP;加上中国经济所固有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疫情的冲击难以逆转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当然,疫情向全球的扩散和蔓延,的确给2020年和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疫情也加速了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中国经济的结构分化趋势。最后,基于CQMM的预测表明,在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种情景设定中,疫情冲击下的中国GDP实际增速可能落在4.0%~5.3%的区间之内。

中国应急采购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以重大疫情公共采购为例 下载:69 浏览:454

姜爱华 辛婷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蔓延。在此情况下,如何充分保证重大疫情等应急采购活动的迅捷高效与顺利开展,成为有待公共采购领域深入探索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以重大疫情公共采购为研究切入点,在系统总结当前中国应急采购管理现状基础上,审视并梳理出中国应急采购管理中主要存在的七大现实问题,并试图从国际应急采购管理的先进做法中汲取经验,力求从法律制度、运行管理、人员与机构建设、配套保障等方面入手,构建起一整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应急采购管理体系,从而为不断加强我国紧急采购管理贡献力量。
[1/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