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智能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54 浏览:390

李明1 姚美菱2 闫岩3 张星2 《中国仪器》 2019年2期

摘要:
智能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由监控中心、通信网络、本地监控站(现场控制层)3部分组成。本文重点介绍了智能换热站现场控制层的硬件设计,结合换热站的主要调节参数二次侧的供水温度、供回水压差和回水压力,给出了智能换热站主要控制策略。

TRICON系统在机组改造中的应用 下载:56 浏览:383

陈顺强 《中国仪器》 2018年7期

摘要:
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氨氧化装置ST/K0301空气压缩机机组控制系统改造中使用了TRICON TMR系统,改造方案是基于TRICON三冗余硬件平台和专业软件包,替换原有的机组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氨氧化装置空气压缩机机组控制系统改造方面获得了成功应用。

miR-145靶向Glut1调节Akt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下载:40 浏览:225

王敬1 邢惠海2 徐书方3 白雪3 荆娇3 贾丽丽3 张玉清3 《肿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RNA-145(miR-145)对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和丝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20例乳腺癌样本及其癌旁组织样本进行Glut1的免疫组化染色,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对组织样本中Glut1和miR-145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株中Glut1蛋白的表达,选择Glut1表达量较高的MDA-MB-231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对Glut1的转录调控,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实验和细胞迁移侵袭(Transwell)实验验证miR-14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Glut1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提高(t=7.230,P=0.002),而乳腺癌组织中miR-145表达明显下降(t=4.246,P=0.013)。乳腺癌细胞中转染miR-145后Glut1表达明显下降(t=7.664,P=0.002),并且miR-145对Glut1基因转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抑制效应依赖于Glut1基因的3′-UTR区域。乳腺癌细胞中转染miR-145后细胞在3d和4d的增殖能力(t=7.746和8.086,P=0.001和0.001)以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t=4.960,P=0.008),并且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t=5.406,P=0.006)。[结论]在乳腺癌中Glut1表达和Akt信号通路的活化能够被miR-145所抑制,并且miR-145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联合HD-OCT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效能研究 下载:62 浏览:409

张恒丽 唐广贤 李凡 闫晓伟 马丽华 耿玉磊 李兴茹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应用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IC-VEP)和高清度相干光层析成像术(HD-OCT)分析、评估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功能和结构变化,为POAG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POAG患者(观察组) 31例(31只眼),平均年龄(43. 11±5. 34)岁(24~56岁);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30例(30只眼),平均年龄(42. 88±5. 15)岁(27~5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视野、HD-OCT及IC-VEP检测,统计分析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视野平均缺损比较P﹤0. 01。早期POAG患者IC-VEP及HD-OC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 87%和90%,80. 64%和86. 67%,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均P﹥0. 05。IC-VEP检测早期POA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s)为0. 901,和黄斑区不同部位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的AUC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两者的一致性检测率为65. 57%。结论 IC-VEP联合HD-OCT对早期POAG诊断的效能较高,快捷、简便,能够提高POAG早期诊断率,降低青光眼致盲率。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体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探析 下载:31 浏览:224

高会生1 王成敏2 《中国经济》 2020年6期

摘要:
目前,零售业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紧密程度日益提高,受电商零售发展的影响,传统零售企业面临着诸多竞争,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逐步走上了数字化道路。在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动态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充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和智能来提升企业核心优势的弹性能力,将动态能力有效运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对推动企业数字化变革、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天虹商场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在2009-2017年间逐步采用数字化的转型过程,以期能够找出影响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路径,为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流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 下载:32 浏览:311

刘玉萍 彭丽 李晓宁 《中国经济》 2020年1期

摘要:
从全国层面上看,流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积极效应,在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后,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生性的影响。同时,本文发现流通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效果最强,其次是中部地区,但西部地区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西部地区应当加快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公共交通、信息设施、流通体制等方面建设,加大流通产业扶持力度,重视流通产业并努力发挥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变化 下载:62 浏览:405

李瑾1 张胜娟2 赵伟3 闫配4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4~6月临床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n=23例,玻璃体腔注射0. 5 mg/0. 05 ml康柏西普)和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治疗组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CM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合并黄斑水肿在短期内平均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应用OCT评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视神经损害影响的研究 下载:51 浏览:392

张青 唐广贤 王民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发作时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损害的规律。方法选取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62例(62只眼)并分组,A组:高眼压持续时间≤24 h(30例30只眼),B组:高眼压持续时间> 24 h(32例32只眼)。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急性发作期、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以上测量其RNFL厚度,与正常组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发作期A组颞上RNFL增厚(P <0. 05),其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余各时间各RNFL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B组各RNFL发作期增厚,其余各时间变薄,有显著性差异(P <0. 05)。B组各RNFL术后1年及以上与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高眼压持续时间在24 h内,RNFL早期部分增厚,损害完全可逆;在24 h以上,RNFL早期弥漫性增厚,损害不可逆,并在眼压正常后6个月内持续变薄。快速降眼压是治疗APACG的关键。

基于网络内在特征的电力通信网探测站点选择算法 下载:30 浏览:313

胡文建 王长宁 杨宇皓 李旭东 孙静 杨阳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为解决电力通信网规模较大导致探测站点部署效率低的问题,从动态路由特性、探测路径重叠特性、最大故障数量特性三方面分析电力通信网的特征,提出探测站点选择策略和基于网络内在特征的电力通信网探测站点选择算法,并将所提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验证所提算法可以通过选择较少的探测站点实现网络主动探测。

基于模糊规则的智能PID在热网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71 浏览:412

张怡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针对间接集中供热系统对象时变、非线性、大滞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模糊规则的智能PID控制系统,根据回水温度的偏差及微分实时调整PID参数,仿真证明该策略具有响应快、鲁棒性强的优点,控制效果良好。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突增故障诊断与分析 下载:72 浏览:411

郭晶1 赵杜2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针对某220 kV变电站主变压器2次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突增事件,通过对主变压器的全面状态诊断及分析,认为变压器安装过程中将军帽与槽之间的密封垫摆放位置偏移是导致变压器瞬间放电后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突增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变压器密封垫安装管理工作,提高密封垫质量等处理措施。

10kV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布置方式研究 下载:68 浏览:406

刘森1 于赞梅2 康伟3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介绍了10kV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的运行及故障情况,并对10 kV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的两种布置方式(平装和叠装)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了结论及建议。

DG410/9.81-9型CFB锅炉高温过热器炉外管泄漏原因分析及处理 下载:69 浏览:406

范志龙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DG410/9.81-9型CFB锅炉高温过热器炉外管泄漏的问题,从管材材质、金相组织、抗拉强度等方面分析原因,认为过热器管束长期运行导致管材组织老化失效是导致高温过热器炉外管泄漏的原因,提出对高温过热器炉外管段改造的处理措施,处理后彻底消除管材老化严重存在的隐患,维持锅炉的安全运行。

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负荷自动监控与智能分析 下载:68 浏览:405

卢国杰1 赵小萌2 董朝阳1 范志亮1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负荷的特殊性及有效监控手段的缺乏,设计开发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负荷自动监控与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采集终端设备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上网表计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每个采集终端设备都是一个监测点,所有采集数据传送至系统主站进行分析。系统主站应用服务通过逻辑判断及算法推演对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发现异常用户自动触发声光电报警并对该异常用户进行地理位置定位。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级持续性威胁检测与防御平台的设计 下载:69 浏览:413

张苗1 黄红艳2 陈瑞华1 王长宁1 王飞1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逐年增多。通过对高级持续性威胁的攻击特点和攻击步骤,以及安全厂商和科研机构提出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设计出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级持续性威胁检测与防御平台。

PCS-222CG型智能终端操作插件损坏故障分析 下载:72 浏览:415

张惠山1 胡晓彦2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1期

摘要:
介绍了一起高压断路器的PCS-222CG型智能终端操作插件损坏异常事故,通过分析发现二次回路设计缺陷是这起事故主要原因,同时指出了该类型插件性能有待提高的问题,为防范类似事故发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青少年运动营养 下载:20 浏览:206

赵彦锋 《体育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较高的,肥胖率也正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何还会出现这么多营养不良的青少年呢?对青少年来说,科学地进行营养摄入非常重要。从青少年学生运动机能的基础营养摄入情况、锻炼或高强度运动时对营养及饮食的要求、促进疲劳消除和体能恢复的特殊运动营养补充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青少年在运动营养摄入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下载:70 浏览:427

张青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1期

摘要: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带来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的解构与重构,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以此着眼于大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面向未来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 下载:93 浏览:511

杨洋1 华晔2 何子东3 钱俊国4 孙静5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综合采用无人机、远程监控、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围绕电网工程远程监控和现场管理,实现"七可一充分"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目标。针对该目标,分别从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2个方面阐述了各目标的具体内涵及其对建设内容的功能性要求。为未来电网工程智慧工地的建设提供了可行方案。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分析 下载:90 浏览:505

甄晓晨1 陈子来1 李佳琪1 刘景青1 耿璇2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多层管理模式,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分为分布自平衡层、集中控制层、基于云平台的广域协调控制等三层。最后,初步探讨了实现此管理模式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储能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大电网运行技术等方面研究现状及面临的关键问题。
[1/29]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