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用于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下载:80 浏览:431

任秦博1 王景平1 杨立2 李翔3 王学川4 《新材料》 2020年2期

摘要:
作为物联网的触角,传感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随着可穿戴行业的发展,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在人体穿戴实时监测、机器人仿生皮肤、医学健康跟踪、运动肢体捕捉以及生产振动检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是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最常用的应变传感核心材料,具有柔性好、应变检测范围大以及成本低的优势。但现有的基于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传感器普遍存在迟滞明显、线性度低、导电网络稳定性差的缺点,此外对于某些复合材料在应变过程中的导电机理阐释也存在缺陷。因此,近年来诸多学者从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机理、不同导电填料的特性、聚合物本身特性以及不同的制备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解释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方面,目前多采用渗流理论解释其导电过程。目前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所用的导电填料主要分为碳系导电填料和金属系导电填料两大类,由于碳系导电填料的导电稳定性好、价格低,是目前使用的主流。而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基体主要分为硅橡胶、天然橡胶以及聚氨酯三大类,硅橡胶主要用于小应变、高灵敏度传感器,天然橡胶主要用于大应变传感器。而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填充式、夹心式、吸附式三种,填充式的传感器应变范围较大,而夹心式和吸附式传感器应变范围相对较小。本文对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导电填料、聚合物基体以及不同制备工艺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展望了柔性应变传感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基于胶体晶体构筑银纳米薄膜及其抑制微放电性能研究 下载:87 浏览:463

白园蕊1,2 马建中1,2 刘俊莉3 鲍艳1,2 崔万照4 胡天存4 吴朵朵2,5 《新材料》 2018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微放电效应的抑制研究在加速器、大功率微波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采用聚苯乙烯(PS)胶体晶体模板辅助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类空心球结构的银薄膜,通过调节PS模板尺寸及溅射时间(镀银层厚度),得到具有抑制微放电效应的银薄膜。采用SEM表征银薄膜的形貌与结构,并用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Y)测试平台表征银薄膜的SEY。结果表明,PS模板尺寸及溅射时间对银薄膜形貌及其二次电子抑制作用有显著的影响,当溅射时间为600s,模板尺寸为1 000nm时,银薄膜的SEY较小,即对二次电子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与初始镀银铝合金样品相比,其SEY值降低了48%。

纳米SiO2表面改性及其应用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85 浏览:506

安秋凤 郭锟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简单介绍了纳米SiO2改性目的及改性机理,对近年来国内外纳米SiO2表面改性方法及聚合物/纳米SiO2复合材料(PSN)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提出了展望。

中华优秀茶文化融入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下载:71 浏览:729

张晓 邰鹤立 《中国教育探索》 2024年1期

摘要:
茶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绵延传承的历程中不断丰富、革新,思想内涵丰富,育人元素多样。中华优秀茶文化既包括了种植、采制、饮茶、茶事等显性具化的物质元素,也包括融入到诗词、书法、哲学、中医药、建筑学等中的深层次的隐性的精神元素。将中华优秀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项融合,增加思政工作的着力点和助力的同时,可以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达成理性平和的心态、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陕西省茶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浓厚。本人旨在探究中华优秀茶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融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进而探索中华优秀茶文化融入陕西高校思政工作的可行路径,丰富思政教育工作载体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与实践探索 下载:175 浏览:1708

黄文欢1 张亚男1 康祎璠1 殷政1 曹丽慧1 杨雨豪1 赵宁1 郭丽媛1 吴鲁阳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3年4期

摘要:
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理念,人才创新机制的新形势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改革要求。构建“新工科”教育与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改革理念,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化工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将是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行之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