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全麻眼底手术中麻醉护士在麻醉医师置入可弯曲喉罩中的配合作用 下载:57 浏览:383

段薇 李明颖 杨鸥 吴楠 王振元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在全麻眼底手术中可弯曲喉罩(Flexible-LMA)置入过程中与麻醉医师的配合,改善插管条件,减少插管损伤。方法选取2017年2~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接受我院治疗的60例择期眼底手术全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由同一位具有主治医师资质的麻醉医师与工作5年以上的麻醉护士行F-LMA置入操作,改良组由麻醉护士双手托下颌辅助麻醉医师采用食指推送喉罩置入法。对照组采用麻醉师左手提下颌,右手执笔正中入路标准食指推送法。记录两种方法置入Flexible-LMA的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置入时间、麻醉医师对喉罩置入难易程度评分,术后喉罩沾血和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结果改良组置入喉罩一次成功率(P<0.05或0.01),总成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置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麻醉医师对喉罩置入难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术后改良组喉罩沾血和咽喉痛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护士辅助麻醉医师置入法能快速,有效地为全麻患者置入Flexible-LMA,时间更短,术后喉罩并发症(咽部疼痛,损伤)更少。

双眼白内障患者两眼手术疼痛差异的比较 下载:57 浏览:356

张鹏1 李丹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双眼白内障患者两眼分次手术时的疼痛差异及对策。方法对40例双眼白内障患者,间隔1~3周分别行两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测两次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并记录分析。结果两眼手术时间及眼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显示患者第1眼手术疼痛程度均低于第2眼,麻醉过程及手术过程评分比较,两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眼手术总体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白内障患者分次手术的第2眼手术时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第1眼,不存在眼别差异,有必要实施干预,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下载:23 浏览:164

赵联齐 《诊断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均采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25min后(T2)以及手术完毕时(T3),试验组Cor、AC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麻醉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并保持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阻滞和传统异感法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 下载:73 浏览:474

李沛1 韩雷2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阻滞和传统异感法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阻滞臂丛神经,对照组采用传统异感法阻滞臂丛神经,观察两组的神经阻滞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异感法相比,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方法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佳,具有较高的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

麻醉科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探究 下载:114 浏览:1507

卢亚莉 龚学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近几年来,“围术期”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崇。通过对麻醉病人的围术期护理,以病人为中心,能有效地减少病人的实际住院天数,提高病人的恢复速率。前言:前言:目的:探讨麻醉科实施围术期护理对病人康复的作用。方法: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并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3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另36例为观察组,通过对两组病人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在床上、下活动及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外科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除按一般的护理措施外,还可以促进病人的恢复,增加病人的满意度。

非药物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下载:21 浏览:439

朱文敏1 魏小龙2 2020年9期

摘要:
对多种用于改善乳腺癌康复期患者抑郁、睡眠和生活质量的非药物干预方法进行效果评估和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改善乳腺癌康复期患者抑郁、睡眠和生活质量的非药物干预方法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信息;使用Review Manager 5.3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STATA 15.0展现各研究之间的网状关系,并进行发表偏倚分析;进行收敛性评价,建立贝叶斯模型,通过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呈现每个干预方法成为最佳干预的可能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篇文献,涉及2 739例乳腺癌康复期患者。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是改善乳腺癌康复期患者抑郁、睡眠和生活质量的最佳非药物干预方法,概率分别为72%、59%和4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康复期患者抑郁、睡眠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最好,可优先考虑应用。

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IL-6影响程度分析 下载:322 浏览:3772

乔建军 窦雪艳 吴星明 马伟强 王艳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于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病例抽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21年12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宫颈癌,术式均为择期宫颈癌根治术,病例数量6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靶控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于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苏醒情况以及围手术期的血清COR、IL-6水平等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1h、1d以及3d的VAS评分2组相比均差异甚微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呼吸恢复、拔管、呼之睁眼以及定向力恢复等各项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T0时2组血清COR、IL-6水平相比差异甚微P>0.05,与对照组相比T1、T2以及T3时血清COR、IL-6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手术中给予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更有利于提升整体麻醉质量,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加快患者术后苏醒,且能够降低对血清COR、IL-6水平的不良影响。

七氟烷对体外循环所致脑损伤大鼠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性细胞凋亡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505

​张春雷 张加强 林洪启 王艳红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七氟烷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脑损伤大鼠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性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CPB组和七氟烷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仅行动脉和静脉穿刺置管;CPB组建立CPB模型后流量逐步调至最大[100 mL/(kg·min)]并维持转流60 min;七氟烷组先予2%七氟烷吸入30 min,休息15 min后处理同CPB组。取各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测定脑组织湿/干重比,伊文思蓝(EB)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电镜下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海马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GRP78、CHOP、磷酸化JNK(p-JNK)和Caspase-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PB组脑组织湿/干重比、EB含量和海马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PB组比较,七氟烷组脑组织湿/干重比、EB含量和海马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PB组海马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均发生明显损伤。与CPB组比较,七氟烷组海马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损伤均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CPB组海马组织中GRP78、CHOP、JNK/p-JNK、Caspase-12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PB组比较,七氟烷组海马组织中GRP78、CHOP、JNK/p-JNK、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对CPB所致脑损伤大鼠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七氟烷抑制UPR相关性细胞凋亡有关。

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 下载:332 浏览:3375

乔建军 窦雪艳 吴星明 马伟强 王艳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5月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共10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两组均给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其中,对照组51例的产妇给予单向注射,观察组51例给予双向注射。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五个时间点中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镇痛效果评分、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阿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五个时间点中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阿氏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大,其中,双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相对于单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牵拉痛等不良反应。

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血浆及海马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515

​董丽娟 杨光辉 吕红杰 李红军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血浆及海马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POCD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10只。右美托咪定组小鼠和假手术组、POCD组小鼠分别于术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25μ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小鼠只麻醉而不行部分肝脏切除术,POCD组、右美托咪定组小鼠采取麻醉下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方法制备POCD模型。于术后第3天采用条件恐惧实验(包含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声音提示恐惧记忆实验)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记录实验中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测试结束后留取小鼠血液及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AF含量。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POCD组小鼠在场景恐惧记忆实验中的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57.3%±9.1%vs.3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OCD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小鼠在场景恐惧记忆实验中的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升高(30.0%±5.4%vs.46.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POCD组小鼠血浆和海马组织中PAF含量均明显增高[血浆:(0.5±0.3)ng/mLvs.(22.5±2.2)ng/mL;海马组织:(5.7±1.0)ng/mL vs.(9.8±1.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OCD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小鼠血浆和海马组织中PAF含量均明显降低[血浆:(22.5±2.2)ng/mLvs.(14.6±1.6)ng/mL;海马组织:(9.8±1.4)ng/mL vs.(7.4±1.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减少血浆和海马组织中PAF含量而改善行部分肝脏切除手术小鼠早期的POCD。

校正左心室射血时间指导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71 浏览:487

鲍艳飞 吴智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校正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c)指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124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按围术期容量管理目标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以LVETc为容量管理目标,对照组以每搏量变异度(SVV)为容量管理目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补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失血量、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于心包打开时及进行左前降支、钝缘支、后降支搭桥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每搏量指数、心指数、全身血管阻力及血乳酸、氧供指数、氧耗指数、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补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7.702,P <0.01),观察组全身血管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878、4.955、6.178、5.800,均P <0.01),心指数在心包打开时及吻合左前降支时显著低于对照组(t=6.428、6.898,均P <0.01),氧供指数在吻合左前降支、钝缘支、后降支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998、2.501、5.109,均P <0.05)。观察组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行去氧肾上腺素治疗的患者占61.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0,P <0.01);观察组术中去氧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8.267,P <0.01)。结论对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容量治疗,与SVV相比较,LVETc指导下能有效减少输液总量,维持灌注目标,缓解组织间隙液体负荷,促进脏器及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无痛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的初步探讨 下载:21 浏览:670

薛静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讨论无痛支气管镜可行的麻醉方式。方法:将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咪达锉伦与羟考酮等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优,而对照组较差,且统计学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平均耗氧量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使用咪达锉伦与羟考酮等方式进行麻醉,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完全具备推广价值。

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80 浏览:408

徐洁 李敏婕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室护理干预;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焦虑状况、术后舒适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入室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可明显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显著缓解其焦虑状况,促使患者舒适度得以提升。

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86 浏览:480

徐洁 李敏婕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室护理干预;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焦虑状况、术后舒适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入室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可明显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显著缓解其焦虑状况,促使患者舒适度得以提升。

麻醉专科护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下载:30 浏览:1556

马媛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麻醉是当前临床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专业学科,麻醉护理对临床治疗会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麻醉专科护士必须要具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不仅要具有丰富的麻醉护理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急救技能。但是从我国当前的麻醉专科护士发展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结合这些问题进一步优化培训措施,促进麻醉专科护士更好的发展。

不同保温措施对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变化的效果分析 下载:327 浏览:3674

乔建军 窦雪艳 吴星明 马伟强 王艳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对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变化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21年12月8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棉被保温措施,观察组实施全方位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术中应激、术中平均体温、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干预满意度、麻醉恢复期体温。结果:观察组术中应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低体温、躁动、寒颤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干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期体温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全方位保温措施效果确切,做好保温措施,有利于减少术中的不良应激,减少低体温的发生,提高麻醉恢复期体温,缩短清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时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271

朱建华1 陈兆军2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时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全身麻醉)和观察组(20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DBP、SBP、HR的最大变化值。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最大变化值、SBP最大变化值、HR最大变化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采用外周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可以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降低DBP、SBP、HR的最大变化值,从而保证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手术顺利实施,改善患者预后,加快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ERAS理念下不同手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时间的探讨 下载:36 浏览:374

赵瑜 邹学军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多模式镇痛(MMA)下不同手术患者使用静脉镇痛泵的时间与效果分析,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合理使用时间。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MMA方案下使用PCIA的剖宫产手术患者(CS组,4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LC组,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TURP组,40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THR组,40例),PCIA设定使用时间均为48 h。比较四组患者术后6、12、24、48、72 h各时间点静息及活动VAS评分,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辅助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72 h,LC组和CS组的静息VAS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术后72 h,THR组的静息VAS及运动VAS评分低于其它时间点(P<0.05)。TURP组5个时间点的静息VAS及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12、12~24 h,四组患者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更多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老年肺癌双腔气管插管期应激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下载:47 浏览:494

李兰 杨伟伟 王楠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达克罗宁胶浆对老年肺癌双腔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双腔气管插管下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石蜡油组(C组)和达克罗宁胶浆组(D组),各30例。D组患者在导管前端均匀涂抹达克罗宁胶浆2 mL,C组患者在同处均匀涂抹石蜡油2 mL。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即刻(T0)、插管后5 min(T1)、10min(T2)、拔出导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10 min(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Glu)水平;观察术后2 h时患者咽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T5时,D组患者HR、MBP、Cor、Glu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D组患者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气管插管前在... 更多

老年病麻醉科手术中的临床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下载:223 浏览:2524

李威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病麻醉科手术中的临床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将近一年(2021年07月至2022年0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病麻醉科手术病例,进行整个围手术期的临床麻醉风险因素分析,并依据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提前采取防范措施,观察所有病例的实施效果,麻醉等级与副反应的发生。结果:经过手术麻醉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后,所有老年病患中,达到优级麻醉的病例数为58例,占比为87.88%;而所有老年病患中,经过手术麻醉后发生副反应的病例数为15例,占比为22.73%;所有老年病患对于手术麻醉的综合满意度为95.45%,共计63例。结论:对老年病麻醉科手术病患,积极探究手术中的临床风险因素,提前采取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病患手术麻醉后副反应的发生,提升优级麻醉比率,且病患的综合满意度也明显得到提升,有效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的口碑。此法甚为有效,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手术麻醉效果,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