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训练以及相关信息的学术论文,职业教育前沿最新动态评述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职业教育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049

《中国职业教育》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探索 下载:30 浏览:326
  • 陈爱华 朱勇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 摘要:
    针对技师研修中教师重视项目的工作过程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建构等问题,分析了心智技能在技师研修中的作用及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与技师研修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阐述了其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初步构建了"定向准备、制订方案、操作实施、对比修正、总结反思、评价反馈"等六阶段教学操作流程。
  •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芙蓉工匠”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下载:28 浏览:418
  • 贺晶晶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 摘要:
    通过调研分析湖南省"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人才培养对接区域产业经济需求不足、"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建设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基于协同理论视角,从构建校企多元协同的组织保障机制、校企"芙蓉工匠"人才培养参与过程机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师队伍协同建设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芙蓉工匠"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期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匠型人才培养质量。
  •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长效传播机制构建 下载:32 浏览:327
  • 吴伟1 蔡和2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 摘要:
    职业教育作为新时代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需要一种精神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这就是"工匠精神"。但是,在传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教育改革的新命题。文章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在对工匠精神的传播方式与路径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传播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而提出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中长效传播机制的构建策略,即从"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教学媒体""效果评价""传播环境"等要素入手,构建规范合理的传播秩序,促进"工匠精神"的长效传播。
  •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 下载:28 浏览:313
  • 黄钰玲 曹照洁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 摘要: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毕业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培育具有扎实知识和技能、务实精神、敬业精神、执着精神、合作精神等工匠精神内涵的市场营销从业者,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文章分析了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要义,对培育其工匠精神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从学校、政府和企业三方面探讨了培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以期能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市场营销专门人才。
  • 广西中职教师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316
  • 张艳红1 钟大鹏2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 摘要:
    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对广西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调研广西中职教师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的现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中职教师认可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为促进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应为中职教师提供更多与校外同行、专家和企业交流的机会,建立在线学习与交流平台。
  •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策略研究 下载:29 浏览:324
  • 黄丽芬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 摘要:
    立足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实践,研究大数据环境下校园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问题,分析网络空间安全现状及主要形成原因,网络空间安全影响因素和关键环节,构建网络空间安全防护体系框架。从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及技术方面,搭建多元化高校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平台等切实可行的网络空间治理策略和实施方法。
  • 基于技能大赛的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省际差异研究 下载:33 浏览:315
  • 袁金宇 徐烨 贺婷婷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 摘要:
    依据历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大赛奖项的省际分布结果,分析我国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的省际差异,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省际不均衡特征十分明显,呈现明显的"东中部强、西北部弱"的特征,同时居于头部的省份间竞争十分激烈;省内院校间的不均衡性更加严峻,绝大多数省份长期由一所院校独占鳌头。据此提出要充分发挥会计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提效"的职能,通过"师资交流""教学示范""经验分享"等手段,最终实现全省到全国的所有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的整体提升。
  •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向探析——基于两届职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分布的比较 下载:27 浏览:315
  • 杨英1 陈琳2 周雪梅1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 摘要:
    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现代化发展。对两届职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作品的数量分布、所属单位区域分布、作品类型分布、申报类型分布、关键词分布等进行相似性比较和相异性对比研究,发现我国职教教学改革存在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获奖成果分布不均衡、协同培育有所增强但跨域跨界联合有待拓宽、影响范围扩大但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快教改高位均衡发展以促进职教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加强跨域跨界共培育以推动职教改革成果全面辐射、加强创新教改研究力度以实现职教改革质量全面升级等优化举措,以期为我国职教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认知视角下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调适研究 下载:26 浏览:319
  • 唐经薇 刘晓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 摘要:
    基于现有研究,从职业技能大赛选手的心理调适内涵、心理调适作用机制等方面,构建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调适框架,阐述影响选手心理波动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路径。心理调适实施过程要注意区分不同竞赛阶段选手的认知评价,从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入手,根据不同阶段选手的具体心理需求,使用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选手已有的心理问题,提升心理技能。
  • 高校毕业生职岗匹配、职业成长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涉林专业为例 下载:32 浏览:318
  • 王莹 陈益民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 摘要:
    针对南京林业大学2012、2013届涉林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为大学课程设置、专业调整方向、学生工作后的学习方式、已就业毕业生职岗匹配和职业成长提供理论支撑和相关建议。基于43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发现:大学课程对工作的关联性与专业有关;不同类型的大学课程对毕业生的职岗匹配影响不同;毕业生工作后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其职岗匹配、职业成长均有不同影响;毕业生职岗匹配度越高、职业成长越快,越有利于毕业生薪酬的增长。
  • 中国民间传统学徒制研究——以云南白族银器锻制技艺为例 下载:26 浏览:320
  • 杨永兵 成英姿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 摘要:
    在云南省大理州白族银器锻制技艺的传统民间学徒制中,教育者是师傅,受教育者是学徒;师徒之间存在紧密的血缘和熟人关系;10~20岁是充当学徒的主要年龄段;成为学徒是本人意愿的选择结果;学徒的文化程度为基础教育中段;学习地点以藏区和云南为主;教育内容主要为银器锻制技艺的制作工艺;教育活动方式主要表现为真实银器制作中的"做中学"。对中国民间传统学徒制的研究可以丰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改革与实践,拓展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 现代学徒制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25 浏览:305
  • 赵德生 薄宜勇 周建勋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 摘要: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的人才培养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共建了"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招生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校企双导师制度;其次,介绍了现代学徒制运行成效,包括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实训基地的共建;最后,分析了现代学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 基于专利视角的山东省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现状研究 下载:31 浏览:317
  • 陈爱香1 王军2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 摘要:
    专利是衡量高职院校自主创新水平和发展优势的重要标尺。以山东省59所实际获有专利申请的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基于SooPAT专利搜索引擎数据,分析2000年以来各院校专利申请数量、年代分布、专利类型及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合作申请状况、技术领域发展趋势,从不同维度宏观显示山东省高职院校技术创新现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 高职院校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对接研究——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下载:30 浏览:316
  • 魏红伟 袁江 宋锐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 摘要: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的现状与原因,也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了分析,发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专业职业技能点,并通过多年来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以专业工程实践技能为对接点,以产业驱动为对接模式,通过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化、课程标准化、学习内容项目化、企业实习常态化以及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过程化等途径,可有效地满足软件工程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能力对接。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职业教育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33
访问量 162057
下载量 62587
总被引次数 592
影响因子 1.3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