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观察 下载:102 浏览:1050

张小风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肝癌手术患者在术后接受术后早期进食护理的效果以及对其术后并发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肝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双盲筛选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术后早期进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营养状况差别不显著(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好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6.11%,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术后接受早期进食护理,可以显著帮助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活肤,调节患者营养欠缺的情况,促进患者对营养的吸收,从而推到患者疾病康复时间的缩短,并加快术后切口愈合,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在乙肝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下载:74 浏览:818

代东风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讨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在乙肝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目标:在本院就诊的乙肝患者,选择符合本次实验标准的患者共计140例,研究起始日期为2023年9月,终止日期为2024年9月。分析HBe-Ag不同模式下乙肝病毒S1抗原、HBV-DNA的相关性;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的相关性。结果:检测后可知,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与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120例HBV-DNA阳性的患者中,有86.67%的患者乙肝病毒前S1抗原呈现阳性‌;‌136例HBe-Ag阳性的患者中,有96.32%的患者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为阳性‌。结论:在乙肝临床诊疗中应用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表明其与HBV-DNA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能够反应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复制情况,与HBe-Ag联合检测对判断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更有价值。

分析脂肪肝患者行血脂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84 浏览:865

姚瑛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脂肪肝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和管理脂肪肝的关键。血脂检验与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常用的检验手段,在脂肪肝的诊断中可能蕴含着重要价值。了解这两种检验在脂肪肝患者中的表现,探究其如何为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脂肪肝的早期发现率和诊断准确性,为改善患者预后奠定基础。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载:416 浏览:3441

马菊梅 努尔也木·麦麦提 罗孙举 高婧 阿赛古丽 《诊断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与饮酒无关的多种因素引起的肝内脂肪过度堆积的疾病,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仅表现为轻度肝脂肪变性,病情比较稳定,若早期进行干预,它的病理过程可逆转。若演变为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其病程就难以控制,至少目前临床仍缺乏有效药物。因此NASH是NAFLD病理转化过程的拐点,也是防治的重点;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早干预成为NAFLD防治的关键因素。临床目前多用肝活检作为诊断标准,而基因诊断、标记物筛查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同时辅以临床实践性较高的体格检查(包括BMI、腰围、血压)、腹部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MRI、CT等)、血清学检查等,结合指南中的诊断评分以及询问病史,也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但这些指标均在检测过程中受到临床医生知识主观性及检测技术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如超声对NAFLD轻中度的区分,缺乏明确的标准,但以此为诊断依据的热度只增不减。而随着医学监测手段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NAFLD的诊断普遍认可综合诊断评分。鉴于此,本文就多种NAFLD的诊断方法的利弊汇总于此,希望可以通过有效的结合多种诊断方法,早发现、早诊断NAFLD,减缓其病理发展过程,减轻后期的其他病理改变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对NAFLD早期预防、早期诊治,减缓其病理发展过程,减轻后期NAFLD的其他病理改变所带来的经济负担。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下载:426 浏览:3382

李儒 《诊断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到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共200例,按照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为1组(S1期)、2组(S2期)、3组(S3期)、4组(S4期),各5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5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VTQ技术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检测诊断,对研究对象的VTQ值进行观察;并且当VTQ阈值为1.20m/s、1.51m/s、1.60m/s、1.93m/s时,观察四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VT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四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当VTQ阈值为1.20m/s、1.51m/s、1.60m/s、1.93m/s时,四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较高。结论: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价值,不仅能够获得准确的VTQ值,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451 浏览:3655

申雨鑫 刘崇文 范美玉 谭盼 郑彦磊 刘晓丹 《诊断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 对肝血管瘤通过彩色多普勒进行诊断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某院选取收治患者64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小血管瘤的直径在3cm之内,并且呈现强回声状态,占据血管瘤的80.2%,并且内部和周边位置并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采用脉冲多普勒的方式诊断患者的病情,发现患者并没有血流频率,较大的血管瘤内部和周边位置存在明显的彩色血流信号,进行脉冲多普勒检测过程中,发现动脉血流频谱。结论: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彩色多普勒本身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与穿刺活检联合应用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412 浏览:3381

何聂夏 《诊断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相结合穿刺活检诊断方式实施于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该文项目指标内容针对2018年04月--2020年03月本医院诊断的40例怀疑患有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实施数据样本统计,都开展超声造影诊断、穿刺活检诊断,评估临床病理诊断详细情况、单一超声造影诊断方式及超声造影相结合穿刺活检诊断方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详细情况。结果:诊断存在肝脏占位性病变85.00%,诊断不存在肝脏占位性病变15.00%;超声造影相结合穿刺活检诊断方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敏感、诊断特异性、诊断准确性对比单一超声造影诊断方式提升(P<0.05)。结论:为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选用超声造影相结合穿刺活检诊断方式表现出较佳诊断效果。

血清铁蛋白(FER)、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研究 下载:411 浏览:3460

陈德荣 《诊断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利用血清铁蛋白(FER)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L3检测,对于诊断肝细胞癌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时期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再选取同期内在我院门诊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0人作为健康组。三组均采取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肝硬化组高于对照组,三组间检测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肝细胞癌患者,采取FER和AFP-L3检测的灵敏度明显低于联合检测,对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患者,采取联合检测能获得最高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项目(P<0.05)。结论:利用FER和AFP-L3联合检测,能够切实反映肝细胞癌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同时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烧伤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89 浏览:821

司海莉 郭建鹏 高京 田瑞雪 刘杰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下肢烧伤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VTE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下肢烧伤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VTE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低分子肝素钙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VTE预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烧伤患者术后预防VTE的临床价值。

颜勤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 下载:157 浏览:1079

邓娜1 李勰1 颜勤2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颜勤教授认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是以上腹部胀痛不适,受情志因素影响较大的一类疾病。其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和,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治法,方选四君四逆汤加减,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调理脾胃,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探讨在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效果 下载:254 浏览:2585

魏万荣 《中国中医药》 2024年10期

摘要:
探讨在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2年10月,止于2024年04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脾胃病的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脾胃病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对症西药治疗用于对照组,对症西药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用于实验组,就2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中医候症积分、炎性指标对比,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应用柴胡疏肝散,能够显著优化药物治疗有效率,稳定患者疾病症状。

中药对肝脏疾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下载:141 浏览:1247

张驰 《中国中医药》 2024年7期

摘要:
中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显示出显著效果,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和抗炎、抗肿瘤等机制改善病情。未来研究将深入探索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科学支持。

观察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 下载:165 浏览:3683

陈玉腕 《中国中医药》 2024年4期

摘要:
分析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选取本院收治12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为63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夏枯草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牛黄降压丸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压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4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分析可知二者具有对比行(P<0.05);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血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较低。

中药熏蒸推拿对肝肾亏虚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 下载:140 浏览:2358

李进选1 李景元2 王超3 《中国中医药》 2022年6期

摘要:
探讨中药熏蒸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将我院收治的96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推拿手法治疗)和观察组(48例,中药熏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治疗前两组腰椎后伸度、前屈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后伸度、腰椎前屈度均大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熏蒸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腰部肌肉痉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中药成分以血清外泌体为递送载体对肝癌的研究进展 下载:541 浏览:4281

李欢欢 陈宁 范月航 《中国中医药》 2023年8期

摘要:
肝癌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而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1]。对于肝癌的发病原因及其精确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被揭示。经研究表明,中国肝癌的发生主要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等有关,酗酒和接触黄曲霉毒素B1等也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2]。由于肝癌起病常隐匿,多数肝癌在发现时已是晚期而手术、化疗等治疗方式效果较差,近年来以外泌体为药物载体作用下中药成分对防治肝癌作用机制及影响的研究逐渐深化,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从中药成分以血清外泌体为递送载体对肝癌的影响做一综述。

中医药干预自身免疫性肝炎Th17/Treg平衡的研究进展 下载:241 浏览:2282

于文杰 《中国中医药》 2023年5期

摘要:
在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病症治疗中,自身免疫性较差为患者主要特点,而通过采取相应药物促使患者Th17/Treg平衡得到有效维持,便可高效缓解其病症,减少对患者不良影响。利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时,还需及时加强对中医药现代学研究力度,进而促使其治疗效果与效率均可显著保障。

优质护理理念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下载:133 浏览:1260

李芳 赵惠霞 高萍(通讯作者)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理念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的临床实习生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于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实习生采用优质护理理念的管理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带教后的考核成绩、护理工作能力和实习带教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带教实习生实践操作成绩、理论知识成绩和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带教实习生多项护理工作能力评分及带教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理念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保障实习生有较高的带教满意度,实现实习生护理工作能力多项评分的明显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和应用。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后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 下载:26 浏览:686

邵泽萱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11期

摘要:
为了提高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针对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后延期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手术的具体效果进行研究以及分析。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人数共计80人,来自2023年1月到2024年6月期间,本院确诊、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群体,由研究人员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合理分为普通组和对比组。普通组患者需要在急诊阶段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对比组患者则需要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之后延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本次研究的主要对比指标包括了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 对比组患者在接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之后,选择延期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终发现其炎症因子、并发症发生概率相较于普通组下降较为明显(P<0.05)。结论 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期间,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之后,选择延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能够帮助患者在有效控制炎症因子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并且并发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肝移植术后行优质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下载:89 浏览:739

陶蕊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9期

摘要:
研究肝移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引进优质干预理念的价值。方法:把时间为2023.2-2024.2月中接受肝移植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患者列入观察范围,按照随机模式对这些患者划分小组,普通指导组的患者接受术后普通护理,优质指导组的患者接受术后优质护理,统计患者恢复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情况、术后凝血功能恢复情况和干预肯定度的评价情况。结果:优质指导组身体恢复时间好于普通指导组,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率是3.2%,低于普通指导组7.9%,p<0.05;干预结束,优质指导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指标等多个凝血指标均优于普通指导组,p<0.05;优质指导组患者的肯定度评价分数更高,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护士应及时纳入优质干预理念,更好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身体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AFP、AFP-L3%、DC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下载:249 浏览:1591

付佳 和静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为实验组,以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清AFP、AFP-L3%、DC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血清中AFP、AFP-L3%、DCP检测阳性率及AFP、AFP-L3%、DCP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 实验组AFP、AFP-L3%、DC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检测相比,AFP、AFP-L3%、DCP联合检测的阳性检测率明显增高且AFP、AFP-L3%、DCP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也均较优于单独检测。 结论: 血清中AFP、AFP-L3%及DCP的联合检测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减少漏诊、误诊现象。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