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诺莫图初步建立预测脂肪瘤术后复发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4年6月诊断为皮下脂肪瘤的538例患者信息,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有198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术后复发分为非复发组(184例)和复发组(14例)。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脂肪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利用R语言建立诺莫图,并使用Calibration曲线和ROC线下面积对构建的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家族史、脂肪瘤直径、术后皮肤凹凸不平、术后切口感染与脂肪瘤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并建立诺莫图,Calibration曲线示模型拟合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为0.957(95%CI:0.788,1.000),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 此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脂肪瘤术后复发的风险。
目的 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诊科的急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2例)。分组后采取不同急救方法,最后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基本生命体征和抢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诊到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呼吸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0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满意度、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急救治疗方案在面对创伤性休克这种紧急病情时,迅速、准确、全面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目的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集束化中医护理实践效果分析。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12月,以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量7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依据常规护理、集束化中医护理分别纳入研究,比较指标:血糖水平、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与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等。结果 血糖水平评估,观察组较低,结果以(P<0.05)说明;TCSS、中医症候积分评估,观察组较低,结果以(P<0.05)说明;生活质量评估,观察组较高,结果以(P<0.05)说明;满意度评估,观察组较高,结果以(P<0.05)说明;腓肠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评估,观察组较高,结果以(P<0.05)说明。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实践中,集束化中医护理可实现最大获益,利于改善症状,减轻周围神经受损,增强血糖控制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目的:总结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病情护理中,开展愉悦因子输入式心理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调研时间起于2022年12月,终于2024年12月,筛选符合症状要求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完成联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护理价值分析。结果:干预组负性情绪分值干预后更低(P<0.05);干预组GQOL-74量表评分更高(P<0.05)。结论:研究证实愉悦因子输入式心理护理联合中医技术可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的身心症状,通过正向情绪引导,不仅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影响,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整合护理方案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为眩晕管理提供了心身同治的新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中心病房实习护士采取PBL+情景模拟教学法后对本次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日间手术中心病房于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接收的共52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4年1月-同年6月入科的25名实习护士为对照组,采取日间手术中心病房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27名护士来自2024年7月至2025年1月,该组采取PBL+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不同教学方式下,两组实习护士所取得的理论及实践考核结果、综合能力水平与对本次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在理论知识考核与临床操作技能评估中均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在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本次教学模式的认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能显著提升日间手术病房实习护士的综合能力,能促进其对理论及实践操作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对本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高压电机作为工业生产中的核心动力设备,其运行状态稳定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与安全。针对高压电机运行中易出现的机械与电气故障,本文围绕运行状态监测技术、故障类型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及优化策略展开研究。通过对比振动、温度、电流电压及绝缘状态等监测技术的应用参数与精度,明确不同技术适用场景;结合定子、转子、轴承等常见故障的成因与特征参数,建立故障判定阈值体系;采用小波变换预处理、时域 - 频域特征提取及 BP 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实现监测数据有效分析,诊断准确率达 92% 以上。最后提出优化监测布局、完善数据管理及加强人员培训的策略,数据表明该策略可使故障漏检率降低 25%、误判率降低 18%,为高压电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目的 比较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按照不同的镇痛药物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使用阿芬太尼)和对照组(30例,使用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24h存活率,置管操作、抢救时间,抢救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和24h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和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插管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略高;插管后的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阿芬太尼用于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效果优于瑞芬太尼,能有效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