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有效的护理对策研究 下载:53 浏览:790

倪雯 巴倩玉 张丽萍 陈仁先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血糖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澜湄”区域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合作需求研究 下载:24 浏览:249

邓思杨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澜湄合作"机制形成以来,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区域国家内部合作理念、层次、领域不断扩展深入。在此背景下,区域国家多领域合作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梳理"澜湄"区域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现有科技基础,包括国内研发支出、每百万居民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科研机构与平台、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百分比;结合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所提出的经济发展阶段、综合创新能力等指标,研究分析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合作需求强弱程度;围绕"澜湄合作"的五大优先方向,就区域国家间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具体方向提出建议,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环境保护与新能源示范推广、技术转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等;最终,为后续构建完善该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理论框架体系,丰富理论内容,探索区域合作的新思路提供理论支撑。

云南丽江老君山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 下载:74 浏览:475

李永飞1 贺杰1 李春海2 许斌1 谢贤健1 《生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通过云南丽江老君山18个样点山地林下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物群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花粉占83.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花粉比值(AP/NAP)约为5,以常绿栎类、桦属(Betula)和冷杉属(Abies)为主;(2)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花粉组合基本能够反映母体植被特征,针叶林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3)主要花粉类型中冷杉属、柳属(Salix)和杜鹃花科(Ericaceae)花粉具低代表性;常绿栎类、松属(Pinus)和桦属花粉具超代表性,其花粉产量和散布范围为松属>常绿栎类>桦属;(4)通过花粉相对含量,D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植物群落。该研究成果可为西南地区古植被和古环境重建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性变速原则研究 下载:24 浏览:300

张文君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我国音乐创作在地理与文化因素影响下与西方国家音乐结构组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在中西方不断流传这种组织结构差异的过程中,促使不同音乐结构促使音乐创作逐渐扩大发展空间。在此情况下,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家需要不断研究与分析最新创作技法,促使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形成完整理论系统。

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性变速原则研究 下载:28 浏览:305

张文君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我国音乐创作在地理与文化因素影响下与西方国家音乐结构组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在中西方不断流传这种组织结构差异的过程中,促使不同音乐结构促使音乐创作逐渐扩大发展空间。在此情况下,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家需要不断研究与分析最新创作技法,促使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形成完整理论系统。

体验式环境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方法探究 下载:40 浏览:351

余希 《设计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将艺术展览中的浸入式体验方法应用于书籍装帧中,结合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以及心理研究方法,增强书籍设计体验感。通过改变被动式方式接受信息,转而更加关注读者在阅读时的主观性与情感需求,以体验式环境为思路,情感化设计为方向,通过改变书籍装帧设计方式探究书籍设计新思路。体验式设计环境不仅能应用于艺术展览,还能应用于书籍装帧方向。具有体验式环境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既能够增强阅读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更加关注读者自身心理感受。

基于MC方法的模拟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合理性评价研究 下载:52 浏览:368

李国良1 廖恒枭1,2 王磊1 李玉龙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模拟工程量清单广泛应用的背景及综合单价合理性的重要作用,对模拟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认为模拟工程量清单项目模式实质上属于快速路径施工管理模式。根据综合单价的组价原理和方法,结合蒙特卡洛(MC)方法构建了综合单价合理性评价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基于MC方法的综合单价评价模型方便实用,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为模拟工程量清单项目招评标管理提供了新方法。

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下载:93 浏览:504

姜德芬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游戏是儿童生命本质的体现。它不仅蕴含着教育的动因,同时也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因而游戏与儿童早期的教育及其身心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游戏作为儿童早期特色的一种学习方式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师幼互动是最核心的人际互动,构成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随之改善,师幼互动关系逐渐形成,但是在师幼互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误差控制探析 下载:48 浏览:403

李衍 《中国仪器》 2019年9期

摘要:
具有简单操作和较高灵敏度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在医学、化学及生物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的准确性能对使用的有效性造成直接影响,故而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就必须进一步控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误差。鉴于此,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原理作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常见误差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有效控制此类误差的发生,以供参考。

基于“核心素养”下学校体育教育学的学科构建简析 下载:33 浏览:246

向忠国 《体育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学校体育承载着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学生学习运动知识与技能以及国民身体素质提升的基本平台,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伴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改革,学校体育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对学校体育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实方向以及未来构建方向进行思考和阐述,以期在学校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未来建设和学校体育的改革及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97

李欢1,2 魏雅丽1 闫帮国2 孙毅2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解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地带植被恢复初期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在植被恢复区与未恢复区(裸地)设置样方,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恢复区的土壤碳(C)、氮(N)含量和土壤酸性磷酸酶(AP)、β-D-葡糖苷酶(BG)、β-1,4-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脲酶(URE)活性显著高于未恢复区(侵蚀裸地);但单位C含量下的土壤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表明土壤C积累是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2)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变化显著。相比于未恢复区,恢复区的土壤C:N酶活性比(BG∶NAG)显著下降,N∶P酶活性比(NAG∶AP)显著增加,说明N元素限制增大、C元素限制缓解,P元素不是主要限制因子。(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碳氮含量显著相关。土壤酶活性、NAG∶AP与土壤TN、TC、TP及C∶N、C∶P和N∶P呈显著正相关,而BG∶NAG则与这些因素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养分含量变化是引起植被恢复前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主导因子。

小麦蚕豆间作改善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与减轻蚕豆枯萎病的作用 下载:86 浏览:507

王宇蕴1 任家兵1 张莹1 郑毅1,2 汤利1,3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和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BIOLOG技术,通过比较单作和单作蚕豆根际土壤可培养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Mc Intosh均匀度指数(U)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尖孢镰刀菌和拮抗菌的基因拷贝数等指标,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对接种蚕豆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对蚕豆枯萎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蚕豆相比,间作蚕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86.9%和23.4%,差异显著;小麦蚕豆间作能够显著提高蚕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总量,且微生物总量提升主要来源于细菌,其贡献率为83.72%,促进了蚕豆根际土壤向细菌型土壤转化;小麦蚕豆间作还能够提高蚕豆根际土壤微生物Shannon和Mc Intosh指数,有效降低Simpson指数,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单作蚕豆相比,小麦蚕豆间作蚕豆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降低了32.46%、基因拷贝数降低了17.52%,短短芽孢杆菌的基因拷贝数增加了86.06%,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真菌数量的比值降低了46.6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小麦蚕豆间作能显著提高蚕豆根际微生物总量,增加细菌在微生物总量增加中的贡献,提高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一度,降低尖孢镰刀菌数量及其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减少尖孢镰刀菌基因拷贝数,增加短短芽孢杆菌基因拷贝数是小麦蚕豆间作减轻蚕豆枯萎病的重要机制。

有机肥施用对植烟农田土壤肥力及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81

王源1 朱毓蓉1 欧阳铖人1 赵正雄1 杨焕文1 王娜1 王戈1 吕芬1 除照丽2 《中国土壤》 2020年6期

摘要:
烟草是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质量与植株代谢水平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高质量的土壤是提供烟株良好营养状况的前提。为获得高额回报,在烟叶生产中投入大量的化肥,严重威胁烟区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为保护烟区土壤质量和环境,烟草行业逐渐重视有机肥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有机肥施用效果表明:1)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变土壤微生物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改善植烟土壤肥力;2)促进烤烟生长,改善烟叶光合特性,改善烟叶外观及内在质量。但是,有机肥施用在理论研究和在实际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总结有机肥对植烟土壤肥力和烟叶质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肥在烟叶生产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蕉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周年动态变化及对植被覆盖的响应 下载:76 浏览:499

王攀磊1 徐胜涛1 何翔1,2 王永芬3 王美存3 杨佩文1 俞艳春3 郑泗军1,4 《中国土壤》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拟研究了植被覆盖对香蕉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覆盖植物对香蕉生产可持续发展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在亚热带干热河谷蕉园内,设置无覆盖、自然杂草和豆科覆盖3种植被覆盖方式,通过不同季节(春、夏、秋、冬)、不同土壤区域(种植区和覆盖区)的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植被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呈明显的周年动态特征,从秋季至翌年夏季,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增加。(2)覆盖区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与种植区明显不同,前者土壤pH值、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较高而土壤养分和含量、有机质含量、蔗糖酶、脲酶活性相对较低,后者反之。(3)植被覆盖可显著改变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与无覆盖处理相比,豆科覆盖提升了覆盖区土壤的有效磷含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以及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自然杂草区降低了土壤的pH值、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尤其在种植区,而相应增加了土壤的磷酸酶活性升高。总体而言,蕉园豆科植物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可作为改善蕉园土壤质量的有效方式。

浅谈云南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影响因素 下载:61 浏览:313

任振东 《体育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为弘扬我国民族精神和继承传统武术文化,武术段位制的颁布实施和推广成为全国各地发展武术运动最有力的武器。云南省施行武术段位制已很久,而在各高校的推广中比较缓慢,因此,对武术段位制在云南高校中推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迫在眉睫。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制约云南各高校在实施和推广武术段位制过程中的因素,对武术段位制如何能在云南高校广泛而深入地推广下去提出建议。结果表明:云南各高校中少数民族繁多,制约武术段位制在各高校推广的因素也较多,如:学生爱好、师资力量、课程、文化风俗等。故而探讨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推广面临的影响,为武术段位制在云南的发展提供参考。

全媒体环境下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化水平的策略 下载:68 浏览:393

郭昊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文章以全媒体环境与主持传播的专业化为研究对象,对全媒体内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了全媒体环境下对播音主持人员提出的新能力要求,提出了全媒体环境下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化能力的策略。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365

解维锋 刘秦南 刘艳慧 王勇胜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受到挑战,养老社区作为结合了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但目前我国对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还不成熟,企业往往对养老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却忽略了对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这使得无法充分认识养老社区项目的价值。针对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构建一套能够合理衡量养老社区项目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结合养老社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具体的养老社区项目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媒体视角下的美国种族现状——基于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典型事件 下载:77 浏览:375

谢晓霞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以作者2016年下半年在美访学期间,以媒体同步了解的典型事件为例,包括密西西比州"婴儿热死车上"、夏洛特市黑人父亲被警察误杀引发骚乱、佐治亚州华裔妇女枪击非裔歹徒及费城等地华裔大游行等事件,分析在后种族、全媒体时代,美国种族问题的呈现方式及原因:新媒体的加入使拟态环境有所不同;肤色不同并非都事关政治,可能只是个人危机公关;在白人主导的社会,少数族裔之间的矛盾不可忽视。

滇剧“竹派”艺术的发展与特征 下载:29 浏览:304

吴戈1,2,3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滇剧"竹派"艺术发展于"守成"与"创格"的辩证关系运动中,创立和流传时间将近百年。从滇剧"竹派"形成之前到"竹派"艺术在云南的流传和影响,其转益多师、跨界拓展的发展模式,使其获得了更强的发展能力,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这既是滇剧"竹派"的艺术追求,也是其成就的支点。"竹派"传承,历经三代,其艺术特点在传承发展中的表现主要有:"竹派"旦角艺术、三代传承人对滇剧声腔的改造创新、行腔的"滇腔滇调"和念白的"滇声滇韵"。

心理声学在影视创作中的运用 下载:24 浏览:314

王智1 李帆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是以光波和声波为介质,以模拟人的视听感知为手段,刺激接受者的视听感官,使受众产生不可忽视的生理反应,继而产生某些心理效应的。影视创作遵循心理学法则,从心理声学的声音心理属性和听觉感知经验两个层面出发,通过控制和改变声音的物理参量,引发听者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效应,获得某些观影效果,以实现其创作目的。
[1/120]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