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浅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文化自信研究 下载:69 浏览:389

王秋昱 刘丽喆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形式是多样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长期凝聚积累的一个重要过程。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六大中国的传统节日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添增了更多人文情结,也体现出了社会召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节日几千年的文化在社会中拥有至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传承与发展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肯定,激起中华民族优秀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的提高。在全球化价值观日渐相同的激烈背景下,保持一颗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心是最后一道堡垒和防线。坚持传统节日文化是抵抗外来思想文化冲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重大保障。本文首要研究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提高文化自信,基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现状带给当代国民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地传承节日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团聚体的组成比较研究 下载:76 浏览:508

段斯译 孙仲秀 王秋兵 姜荧荧 孙福军 《中国土壤》 2020年4期

摘要:
以林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耕地、埋藏古红土等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内扣除黏粒的粒度组成、Ti/Zr比值和野外剖面形态观察等方法分析,判定了古红土母质均一性,接着利用湿筛法筛分了供试古红土水稳性团聚体,比较分析了各利用方式下古红土与未经人为利用的埋藏古红土的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古红土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古红土的成土母质是均一的,埋藏于地下的古红土由于未被人为利用,受人为干扰小,因压实等影响结构性不良,主要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2)古红土被利用后土壤团聚体<0.5 mm的减少、> 0.5 mm的增加,利用方式不同,古红土的团聚体(粒级)变化不同(土层深度);(3)团聚体林地以> 5 mm为主,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和耕地以> 5 mm、5~2 mm和2~1 mm为主;(4)古红土被开发利用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且林地的稳定性强于耕地,是古红土分布地区一种较合理的利用方式。

东港市耕地质量空间相关性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 下载:76 浏览:488

钱凤魁1,2,3 张靖野1,2,3 王秋兵1,2,3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区域的差异性,开展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和驱动机制探索可为耕地资源的空间保护提供方法借鉴。本文以辽宁省东港市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耕地质量在空间上的聚集性规律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出了分区保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距离阈值下,东港市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程度受到距离阈值的影响;(2)东港市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类型多以连片集中的形式出现,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3)耕地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的空间分布受到不同主导因素的影响;(4)根据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同的耕地保护区,并根据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类型进行分区保护和重点整治。

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 下载:86 浏览:504

刘洪彬1 王武林1 王秋兵1 贾树海1 张国剑2 《中国土壤》 2018年6期

摘要:
探讨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在深化已经研究基础上,为政府制定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土壤质量的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33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经济因素特征、农户自身条件特征和耕地自然条件特征这3类外源潜变量对农户耕地质量土壤质量保护认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自身条件特征是影响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耕地土壤质量保护认知程度会提高0.877个单位;(2)可观测变量对3类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均较强,且显著水平、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农产品价格、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典型地块面积分别对这3类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好。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稳定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将土地向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并针对这种类型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和耕地土壤质量保护方面的技术服务和培训,是未来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方向。

深耕对黑土水分特征及动态变化影响 下载:79 浏览:496

王秋菊1,2 刘峰1 焦峰3 常本超1,2 贾会彬4 《中国土壤》 2018年4期

摘要:
水分特征曲线是反映土壤持水性、供水性和水分有效性的重要参数。为明确深耕对黑土土壤水分特征及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田间多点取样,比较研究了深耕与常规耕作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孔隙组成及水分动态变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深耕提高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Van Genuchten模型,相关显著;深耕提高土壤有效孔隙比例,有效孔隙增加5.48%82.00%;深耕提高了0~40 cm土层有效水储量,其中速效储水量和迟效储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54和1.21倍;深耕改变了作物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5 cm土层土壤受降雨影响波动性大,对照、深耕无差异,15 cm、25 cm土层对照水分高于深耕,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对照低于深耕;对照0~30 cm土层土壤耗水量高于深耕7.8 mm,30~60 cm土层低于深耕7.2 mm,深耕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率高,是对照的1.74倍。黑土深耕可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和总储量。

特殊轴向零件尺寸自动测量系统研究 下载:68 浏览:382

王秋红 明旭正 金嘉俊 赵恩泽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内外结合"的测量面特殊的轴向零件尺寸自动测量系统,对尺寸测量原理、测量工装设计、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了论述,为了节省程序空间,提出了间接实现接口选择的编程技巧。

基于云模型和盲数的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下载:95 浏览:517

王秋莎1 李泉2 肖华3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采用可靠性数据均值和负荷最大值对常规输电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时,由于实际的可靠性数据和负荷具有不确定性,导致评估不准确的问题,提出采用云模型理论处理可靠性数据的不确定性,采用盲数理论处理负荷的不确定性的方法。通过算例分析证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评估能够得到每个负荷区间下云模型表示的可靠性指标,与常规可靠性评估的方法相比,提供的信息量更大,能反映可靠性指标的不确定性。

冷库输氨管道氨气泄漏扩散特性分析及事故后果研究 下载:51 浏览:501

齐晗兵1,2 吴亦萌1 王迪1 王秋实1 李栋1,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冷库输氨管道老化腐蚀从而发生泄漏问题,建立开放空间氨气泄漏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分析了泄漏时间、泄漏速度和环境风速对氨气在开放空间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时间对氨气浓度分布影响很大,随着时间增长,空间各点氨气浓度总体逐渐增大后稳定不变,不同点浓度增大的路径不同,浓度达到稳定的时间也不同;泄漏速度越大,氨气在同一时间内扩散范围越大,对大气环境危害更严重;风速越大,扩散区域有所偏移,但区域内氨气浓度变化不大。研究结论可为冷库氨泄漏事故处理提供借鉴。

沙眼衣原体类噬菌体衣壳蛋白CtF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下载:67 浏览:496

王秋平1 李琪2 欧瑶琪2 朱冰玉2 周鹏2 陈丽丽2 柏琴琴2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预测沙眼衣原中类噬菌体衣壳蛋白CtF的空间结构,表达重组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SOPMA和I-TASSER等软件预测CtF的空间结构,利用MEGA6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tF,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进行克隆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免疫ICR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CtF蛋白包含八股β桶状核心结构和环形延伸结构,与已知的衣原体噬菌体VP1蛋白遗传距离较近;重组质粒表达相对分子量约为64 kDa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获得免疫血清效价达1∶12 800。[结论]CtF蛋白疑似为沙眼衣原体噬菌体的衣壳蛋白;重组质粒表达相对分子量约为64 kDa蛋白,该蛋白免疫原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耕地硬覆盖破坏程度划分标准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下载:45 浏览:317

董秀茹 慕哲哲 王秋兵 杨紫千 孙福军 《土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耕地硬覆盖破坏是耕地破坏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研究耕地硬覆盖破坏程度划分标准,可以为完善耕地破坏鉴定标准和办法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为管理部门开展耕地破坏鉴定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本文基于耕地硬覆盖破坏的内涵与形式,从耕地硬覆盖破坏对耕地种植条件尤其是土壤条件的影响及硬覆盖耕地恢复难易程度两个角度,以硬覆盖层性质、硬覆盖层厚度为划分指标,将耕地硬覆盖破坏程度划分为轻度破坏、中度破坏和重度破坏三种。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耕地表层土壤压实,无实质硬覆盖层者,属轻度破坏;硬覆盖层具有一定透水、透气性,不与表层土壤粘结,厚度小于10cm者,属中度破坏;硬覆盖层不具有透水、透气性,与表层土壤粘结,厚度大于或等于10 cm者,属于重度破坏。

耕地挖损破坏程度划分标准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下载:66 浏览:415

董秀茹 张金晖 王秋兵 《土壤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耕地挖损破坏是耕地破坏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研究耕地挖损破坏程度划分标准,可以为完善耕地破坏鉴定标准和办法提供理论借鉴,也可以为管理部门开展耕地破坏鉴定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本文基于耕地挖损破坏的内涵与形式,从耕地挖损破坏对耕地种植条件尤其是土壤条件的影响及挖损耕地恢复成本两个角度,以挖损深度、挖损破坏的土壤层次和挖损耕地恢复成本收益比为划分指标,将耕地挖损破坏程度划分为轻度破坏、中度破坏和重度破坏三种。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挖损深度小于30 cm或仅挖损至耕地犁底层但心土层完好或耕地恢复成本收益比小于0.5,属于轻度挖损破坏;挖损深度介于30~60 cm之间或仅挖损至心土层但底土层完好或耕地恢复成本收益比介于0.5~1之间,属于中度挖损破坏;挖损深度大于60 cm或无典型土层存在或耕地恢复成本收益比大于1,属于重度挖损破坏。

辽宁省植稻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下载:23 浏览:322

王天豪 韩春兰 王秋兵 《土壤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为研究辽宁地区植稻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辽宁地区7个典型植稻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调查、描述和理化性质的分析基础上,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为指南,检索其诊断层及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有4个土壤满足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的要求,可以划归为人为土土纲,其它3个土壤只满足水耕现象和水耕氧化还原现象,只能划为雏形土土纲。所以,并非像土壤发生分类学结果那样将所有植稻土壤都划分为水稻土。研究进一步发现,供试剖面中划分为冷凉湿润雏形土、简育湿润雏形土亚类的3个土壤剖面具有水耕现象,但在其亚类检索中缺乏相应的亚类。为此,本文建议在这两个土类中分别增加具有水耕现象的亚类。

东北主要类型旱田土壤持水特性研究 下载:32 浏览:194

王秋菊1,2 焦峰3 刘峰1 常本超1 姜宇4 米刚4 周鑫4 朱宝国5 《土壤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土壤持水特性是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一种反映,不同土壤持水特性存在差异。为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旱田耕地土壤的持水特性,本研究通过定点采样方法,在不同地区选择了典型的黑土、草甸土、白浆土、碱土、褐土5类旱田耕地土壤,通过压力膜法得出不同水柱压力下土壤水分实测值,并通过Van Genuchten和Garden模型进行模型拟合,相关性极显著,通过Van Genuchten绘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从曲线看出,不同类型土壤持水特性存在差异,0~10 cm土层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差异大、曲线分散,草甸土、白浆土、碱土含水量在各压力下均处于较高水平,褐土最低,黑土居中; 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低吸力阶段差异仍较大,高吸力阶段差异小,褐土含水量最低,草甸土、白浆土、碱土趋于一致,黑土居中; 20~30 cm土层差异减小,褐土、碱土、黑土趋于一致;通过Garden模型计算土壤比水容量,不同水吸力下,褐土比水容量最高,其次是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和碱土比水容量较低,说明褐土和黑土释水能力强;土壤饱和含水量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持水库容与土壤大颗粒、土壤<0. 02 mm的颗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 02~2 mm的颗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草甸土、碱土、白浆土饱和持水库容高,但有效库容低,与褐土、黑土相反。因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要根据土壤的物质特性提出对应措施。

东北红豆杉有性生殖器官形态建成观察 下载:55 浏览:368

任宣百1 王秋爽2 程广有2 《林业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本文对东北红豆杉雌、雄球花及果实发育形态建成和生殖物候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花芽形成于上一年7—9月,雌球花在树冠上的分布较均匀,雄球花绝大多数分布于树冠的中下部,雌、雄球花多着生在树冠外部枝条叶腋处。4月中旬珠柄伸长,胚珠外露,胚珠珠孔液滴出现,小孢子叶球伸出、散粉。4月下旬至5月初胚珠珠孔液滴和小孢子叶球散粉出现盛期和末期。珠孔接受花粉最佳时期与散粉期均为7~10 d,雌、雄植株花期同步性较高。授精后,子房开始膨大生长,7、8月份为果实膨大期,9月上旬,假种皮初熟。9月中旬至下旬,果实直径最大。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假种皮陆续成熟、干枯。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果实陆续成熟、脱落。

基于价值链的大型施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下载:70 浏览:477

王秋红1 蔡炜凌2 李俊2 王念念2 汪蛟2 赵鑫3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以北京某集团G事业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单独企业价值链、行业企业价值链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核心成员企业价值链"概念;采用自组织结构设计理论,打破原有的职能划分,通过对各职能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合化,建立起以"四大中心"为核心的G事业部团队型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构建了"基于价值链的大型施工企业组织结构模型,对提高我国大型施工企业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和快速响应市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应用团体生物反馈疗法与心理护理的价值分析 下载:65 浏览:685

王秋菊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应用团体生物反馈疗法与心理护理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治疗的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96例为探究对象,将其采取双盲法分为两组,各组均48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团体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指导的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间干预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生活希望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团体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措施指导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生活积极性。

我国网络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研究统计分析 下载:59 浏览:502

王秋菊1 张士诚2 《英语教学》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2000—2015年为止我国24种期刊发表的85篇有关网络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研究论文,本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对我国网络英语教学中教师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者,高校英语教师均占绝对优势;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网络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研究呈现明显的阶段发展特征:起步阶段(2000—2007年)与发展阶段(2008—2015年)。目前研究中存在着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不均衡、实证研究质化法薄弱、资料收集手段缺乏规范性和多样性、研究内容覆盖面窄等问题,文章进而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旱地番茄连作障碍机理研究进展 下载:93 浏览:531

​李小霞 靳鲲鹏 李万星 李丹 韩文清 苏秀敏 王佼 王秋兰 曹晋军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旱地番茄因含糖量高、酸度低、沙瓤细腻、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而受到人们广泛热爱,但连年种植,易引起连作障碍,给旱地番茄栽培带来严重危害。针对旱地番茄存在的连作障碍问题,文章从土壤功能的退化、真菌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化感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阐述了连作障碍的原因,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对连作障碍机制的影响,探讨了土传病害的致病机理和化感物质的主要成分及来源,提出克服旱地番茄种植的连作障碍措施,并对旱地番茄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 下载:14 浏览:354

虞露艳1 应燕2 王秋月3 陈朔晖4 徐红贞4 诸纪华4 胡雁5 2019年8期

摘要:
将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方法检索静脉输液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循证资源。通过文献质量评价,纳入2篇指南和1篇系统评价作为证据资源的参考文献。总结12条证据,通过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进行评价,产生7条最佳证据,并转化为4条临床审查指标。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记录收集数据。以护士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静脉炎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基线审查中外周静脉敷料出现潮湿、松脱和(或)明显污染时护士应更换敷料等3条依从性差的执行项目,在证据应用后执行率显著提高(P<0.001)。证据应用后禁食和非禁食患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的护理行为,延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

盐知母多糖的抗炎作用研究 下载:38 浏览:239

贾小舟1 苏慧琳2 曾元宁2 王秋红2 匡海学1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炎症模型,探讨盐知母多糖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盐知母多糖对模型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小鼠耳组织HE切片染色,观察肿胀程度、炎性细胞,以及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变化。结果:盐知母多糖中、高剂量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率(P<0.05,P<0.01)、耳肿胀程度及血清免疫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P<0.05,P<0.01);盐知母多糖低、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脾指数(P<0.05,P<0.01)。结论:盐知母多糖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