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静脉治疗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设计,选取某三甲医院静脉治疗出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包括健康教育推送、定时提醒、远程指导及问题反馈等措施。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维护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vs22.5%,P<0.05);导管维护依从性为(94.2±4.1)%,高于对照组的(81.7±6.8)%(P<0.001);PICC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出院患者导管维护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与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究孕期体重管理联合营养护理指导对孕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妊娠,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前者常规孕期保健护理,后者增加孕期体重控制联合营养护理指导。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孕期总体重增长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长达标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观察组77.50%,对照组55.00%,前者高于后者(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巨大儿发生率,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胎孕产妇实施孕期体重控制联合营养护理指导,可有效控制孕期体重增长,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目的:探讨PDCA质量管理方法对于减少医疗纠纷的意义。方法:选择2021.01-2022.01期间的医疗纠纷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时间将2021.01-2021.06期间的医疗纠纷数据归为对照组,此期间未实施PDCA质量管理,将2021.07-2022.01期间的医疗纠纷数据归为实验组,此期间施以PDCA质量管理,观察实施前后医疗纠纷发生与处理情况。结果:对照组医疗纠纷共发生63例,其中发生原因包括36例医疗质量缺陷、10例医疗作风不严谨、5例医院管理问题、12例其他问题。实施PDCA质量管理后,共发生医疗纠纷26例,发生原因包括16例医疗质量缺陷、4例医疗作风不严谨、2例医院管理问题、4例其他问题。结论:采用PDCA质量管理通过不断循环改进,可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发生,进而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在智慧物流与教育数字化双重驱动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核心载体,实现“高阶性、创新性、行业性”建设目标。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与ADDIE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从“资源类型、建设机制、应用场景、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框架。结合20所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物流课程的调研数据,分析当前资源建设中“行业适配性不足、实践资源匮乏、动态迭代滞后”等瓶颈,提出“需求导向开发、校企协同共建、场景化应用、数据化评价”的四阶建设路径,并以某高校《供应链管理》品牌课程为例验证成效。研究表明,优化后的数字化资源可使学生物流系统设计能力提升42%,行业满意度提高38%,为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提质升级提供实践范式。
目的:构建“评估-干预-监测-反馈”闭环护理干预模式,探究其在内科老年患者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降低用药风险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某院内科收治的120例老年多重用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护理,实验组实施闭环护理模式:多维用药评估、个性化干预、动态监测及持续反馈。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依从性及用药知识掌握评分。结果:实验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1.67%(13/60)(χ²=5.926,P=0.015);实验组用药依从性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75.00%(45/60)(χ²=7.292,P=0.007);实验组用药知识掌握评分为(86.52±7.36)分,高于对照组的(68.45±9.12)分(t=12.035,P<0.001)。结论:闭环护理干预模式可降低内科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不良反应风险,提升用药依从性及知识掌握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机电设备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生产效率与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数字孪生技术,以模型和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学科耦合仿真等方法,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的精准映射,为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供了创新手段。在设计阶段,它辅助优化设计与验证方案;生产制造阶段,实现过程监控与质量把控;运行维护阶段,完成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并延长设备寿命。然而,该技术面临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及系统兼容性等挑战。通过优化传感器布局、改进模型构建方法及加强标准化建设等策略可有效应对。案例分析表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后设备运行稳定性提升,维护成本降低。未来,其有望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并在更广泛领域推广应用。[1][3][7]
目的:研究和分析信息化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器械追溯中的应用效果,为消毒供应室优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消毒供应室2023年1月-6月采用基础信息化管理模式(仅部分环节数字化)的器械作为对照组,2023年7月-12月实施全流程智能信息化管理模式后的器械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器械的追溯完成时间、追溯错误率、灭菌合格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器械损耗成本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器械追溯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追溯错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灭菌合格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器械年损耗成本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流程智能信息化管理可显著提升消毒供应室器械追溯效率与准确性,提高灭菌质量,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及器械损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中实施多维度协同护理后,就其应用价值进行观察。方法:此次研究主要对象为: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计80例;研究开展阶段处于: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依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均分患者于不同小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护理方案:常规术后疼痛管理;观察组护理方案:多维度协同护理。就其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指标数据(患者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发现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上述数据指标则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中实施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利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可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服务对于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期间疼痛感的管理效果以及对于患儿依从性、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4年1月到2024年12月我院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100例作为案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对比患者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情绪评分。结果:实验组患儿穿刺期间疼痛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儿接受穿刺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疼痛风险,提高患儿配合治疗医师,减轻患儿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分析血压控制效果、并发症发生风险及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情况,为优化临床护理实践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期间在本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护理措施,包括血压监测、基础健康教育和常规产前检查;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包含个体化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及用药管理等全方位护理措施。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从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和自我护理技能四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结果:经过系统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收缩压(121.36±9.82)mmHg和舒张压(77.54±6.93)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42±10.15)mmHg和(88.67±7.21)mmHg,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46、7.835,P均<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仅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5.317,P<0.05)。此外,实验组在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包括健康知识水平(46.28±3.51)分、自我概念(25.13±2.64)分、自护责任感(20.87±1.35)分和自我护理技能(39.02±4.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28、11.542、15.276、9.634,P均<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的优质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