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会阴冷敷时长对缓解产后会阴疼痛的效果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产后会阴疼痛提供新的干预方式。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6月我院进行分娩后会阴疼痛的200例女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会阴冷敷干预,对照组会阴冷敷时间为1h,研究组会阴冷敷时间为4h,对比产后不同时间段产妇会阴水肿情况、会阴疼痛情况、产后产妇自解小便情况,对其产后10周进行盆底功能及阴道动态压力分析,明确其PFIQ-7、PFDI-20以及盆底肌张力评分、性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产后4h、24h伤口水肿程度各级别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伤口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研究组自解小便时间及自解小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动态压力[(3.76±1.28)cmH2O]高于对照组[(2.87±0.78)cmH2O],研究组PFIQ-7评分[(14.98±3.29)分]、PFDI-20[(4.87±1.52)分]以及盆底肌张力评分[(1.24±0.29)分]、均低于对照组PFIQ-7评分[(21.54±5.39)分]、PFDI-20[(8.85±1.76)分]以及盆底肌张力评分[(1.75±0.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生活质量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行会阴冷敷可缓解会阴水肿以及会阴疼痛情况,使用便捷,受到产妇及医护人员认可,对产妇产后恢复起到良好促进性作用,依照产妇水肿以及疼痛情况延长一定时间的冷敷时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会阴疼痛症状,提升产后盆底肌张力,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因此加长会阴冷敷时长具有可行性,但是冷敷最佳时间需进行后续考证。
在全球能源危机与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的背景下,冶金工程作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其熔炼环节的高效节能改造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传统冶金熔炼技术存在的能耗高、热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等问题,重点研究了近年来涌现的高效节能熔炼技术,包括富氧熔炼技术、等离子体熔炼技术、微波辅助熔炼技术以及余热回收集成技术等。通过对各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应用现状及节能效果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不同技术在降低能耗、提升熔炼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优势与潜力。同时,结合当前冶金行业的发展需求与技术瓶颈,展望了高效节能熔炼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推动冶金工程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研究表明,合理集成应用新型高效节能熔炼技术,可使冶金熔炼环节能耗降低15%-30%,污染物排放减少20%-40%,对实现冶金行业“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中心护理带教期间基于微信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后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方法:以本院日间手术中心40名护理实习生为例展开研究,研究时段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其中20名护生来自2023年12月-2024年5月,该组于本科室采取常规护理带教实施教学工作;另20名护生来自2024年6月至2024年12月,该组采取微信结合情景模拟教学,由此对比两组护生在不同护理教学模式下,学习成效、自主导向学习能力、教学反馈存在的区别。结果:在实施特定教学模式后,观察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案例分析评分方面均表现出更高分值(P<0.05)。教学前,两组护生自主导向学习能力5项指标评分差异均不明显(P>0.05);经教学之后,观察组护生各项评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计教学满意度更优(P<0.05)。结论:针对日间手术中心实习护士采用微信平台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其自主导向学习的能力,并促进教学反馈的积极发展。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服务对于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期间疼痛感的管理效果以及对于患儿依从性、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4年1月到2024年12月我院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100例作为案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对比患者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情绪评分。结果:实验组患儿穿刺期间疼痛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儿接受穿刺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疼痛风险,提高患儿配合治疗医师,减轻患儿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暴雨、暴雪、飓风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输电线路断裂、变电站损坏以及发电机组停运,进而引发大规模停电事故[1]。鲁棒调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考虑极端天气的不确定性因素,构建优化模型以提升电力系统的韧性能力。其核心原理在于将极端天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建模为不确定性集合,并采用自适应鲁棒优化技术进行求解[2]。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能够显著减少系统负荷损失并提高恢复速率,已在多个测试系统上得到验证[3]。然而,鲁棒调度方法仍面临数据获取准确性和计算资源消耗等挑战。未来,随着极端天气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鲁棒调度方法有望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成为提升电力系统韧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对钛合金构件的高性能、轻量化等要求日益提高。激光增减材复合制造工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在航空钛合金构件的制造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该工艺结合了激光增材制造的设计自由度高与激光减材制造的精度调整优势,能有效满足航空钛合金构件的复杂形状与高性能需求。本研究针对激光增减材复合制造过程中航空钛合金构件的变形问题,深入分析了热应力与材料相变等变形原因,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采用预热与后热处理等方法实现了有效的变形控制。同时,对构件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显著提升钛合金构件的性能。本研究为航空制造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对推动航空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